
中暑的處置和救治
發(fā)現中暑先兆,應立即終止訓練。在現場進行降溫補水處理,避免發(fā)展為中暑。如明確中暑,應迅速將中暑者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于其呼吸和散熱;如有可能,將中暑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在快速救治過程中,應掌握好“六字訣”:
敷。先用溫水,再用浸了冷水的毛巾敷中暑者的頭部,或將冰袋、冰塊置于中暑者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
潑。為中暑者軀體潑水,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fā)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
擦。用毛巾擦拭中暑者身體,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即可使體溫降低,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用清涼油、風油精涂擦太陽穴、額部等。
促。將中暑者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液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散熱,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
針。體溫高達40℃以上出現昏迷、抽搐等中暑癥狀,迅速針刺或指壓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位,還可靜脈滴注5%糖鹽水。
飲。飲用含鹽清涼飲料,如冷鹽糖水、菊花水或茶水、果汁飲料等,可服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還可靜脈滴注生理鹽水500-1000毫升。
如出現高燒、昏迷、抽搐者,應組織緊急后送。后送途中要確保呼吸道通暢,盡可能用冰袋、靜脈輸注冰鹽水等進行降溫和補液處理。
預防中暑的可行措施
科學安排訓練。高強度訓練要避開高溫、高濕時段,宜在遮陽、通風的環(huán)境下組織實施。3公里、5公里等長跑課目,盡可能安排在清晨和傍晚時段。各課目訓練要注意循序漸進,對于體弱、軍事素質相對較差者,不能急于求成,過于要求提高成績。從室內活動轉移到室外訓練,要有一定的過渡時間和環(huán)境適應期,并在訓練前充分活動身體。
精心組織保障。高強度訓練和長跑訓練前要配備防暑和急救藥品,備好防曬用具,備足飲用水、淡鹽水和茶水,以備于訓練間隙讓參訓人員適量飲用。執(zhí)勤時,有條件的要打傘遮陽,涂抹防曬霜,避免強光灼傷皮膚;行軍時,清涼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防暑藥品要隨身攜帶,以備急需。有條件的還可配帶保溫箱,備好冰袋、冰帽,以備處置重度中暑患者使用。
合理調劑膳食。飲食以清淡為宜,而不宜高脂厚膩葷腥、辛辣食品。多準備冷鹽水、涼白開水,適當增加綠豆湯、西瓜等防暑飲品和水果;多補充鹽分和礦物質,少食冰凍飲料。
保證充沛體力。盡量改善住宿條件,努力為官兵提供清涼、安寧的入睡環(huán)境,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確保官兵有充足的睡眠恢復體力。切忌躺在空調的出風口或電風扇下睡覺,空調也不宜開得過低,以免患上空調病或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