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日在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開展的一場手術: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達芬奇機器人靈動的手從患者上腹部不到2cm的切口探入,腹腔內精細而靈活的動作在顯示屏上清晰顯現(xiàn)。有別于傳統(tǒng)手術,醫(yī)生坐在一米開外的控制臺內,熟練地在平臺上操作著機器人。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僅用了2小時20分,比用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縮短了將近1小時;腫瘤切除及淋巴清掃很干凈,術中出血甚少,縫合處均勻整齊;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腹部切口小且美觀,目前正等待出院。
“從2010年3月我們普外科在全院開展第一臺機器人手術以來,到目前已超過1000例,數量居全國首位?!钡谌娽t(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普通外科主任余佩武教授自豪地說。
從追蹤腔鏡手術前沿到結緣機器人手術
一身戎裝的余佩武教授,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帥氣,英姿勃發(fā)。1979年他考入第三軍醫(yī)大學,84年大學畢業(yè),便留在西南醫(yī)院普通外科,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的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31年。
2004年,余佩武擔任西南醫(yī)院普通外科主任后,面臨優(yōu)勢領域分別自立門戶,如肝膽、乳腺外科均從普外科獨立出去,新的學科優(yōu)勢亟待培育的現(xiàn)狀。經過大量考察和反復論證,結合科室胃癌和結直腸癌病人較多的實際,余佩武決定把突破口選在國內剛剛興起的“腹腔鏡胃癌手術”這一新領域。
腹腔鏡胃癌手術是將常規(guī)的胃癌手術和微創(chuàng)手術結合起來,打破了手術必須剖腹的傳統(tǒng)外科觀念,以最小切口創(chuàng)傷完成原需大切口才能完成的手術,具有疼痛輕、康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極大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2004年1月,西南醫(yī)院成立了以余佩武教授為核心的國內首個腹腔鏡胃癌手術攻關小組,專攻腹腔鏡胃癌手術技術。“當時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因為胃的解剖結構復雜,淋巴結多,與最早開展這項手術的日本相比,我國以進展期胃癌為主,手術難度大,對醫(yī)生要求高。能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沒底。
沒有可借鑒操作的途徑,完全要靠自己摸索,包括手術打幾個截口、截口位置的選擇以及從哪個途徑開始清掃等等,走了不少彎路。但有一點他們始終相信,早期腹腔鏡結直腸癌療效也曾被懷疑過,如今已被證明其手術療效相同于或優(yōu)于開腹手術。既然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能做,腹腔鏡胃癌手術也一定能行!他們借鑒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經驗,先在模擬器上試驗,而后作動物實驗,再進入臨床。經過三年的不斷探索,逐漸摸索出了規(guī)律,成功地打開了腹腔鏡胃癌手術外科手術新的領域,并建立了腹腔鏡胃癌手術技術平臺,為國內廣泛開展腹腔鏡胃癌手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的成功開展,使西南醫(yī)院普通外科在國際國內同行和學術界的知名度、學術地位大大提高。余佩武教授先后受邀參加國際會議四次,幾十次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并作專題報告。2005年11月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受邀參加在日本舉行的國際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論壇,并作了題為“中國腹腔鏡胃癌手術現(xiàn)狀”的報告。
正當其腔鏡胃腸手術已經搶占領先地位、國內同行紛紛前來學習的時候,余佩武卻在思考如何革自己的命,打造全新的智能外科手術系統(tǒng),為患者帶來創(chuàng)傷更小、更精準的醫(yī)療服務。引領新一代外科手術革命的機器人——達芬奇,走進了余佩武的視野。從2010年開始,余佩武先后帶領10多名科室骨干赴香港學習,通過不停地摸索總結,在短短6年時間就打造了國內最大的機器人胃腸手術中心,手術突破1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