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喋血蒙冤”鄧玉琢:鐵血之師 奮戰(zhàn)松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金卓
提起鄧玉琢將軍,原中共遼寧省丹東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朱秀蘭的思緒一下子回到20多年前。
“那是20世紀90年代末,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準備編纂一本遼寧英模大典,委托我們整理有關鄧玉琢將軍的生平信息?!彼貞洠班噷④婋m然是丹東人,但他的主要活動都在外地,信息零零散散?!?/p>
通過查閱地方志、報紙、回憶錄,朱秀蘭終于整理出《喋血蒙冤鄧玉琢》,被收錄入200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遼寧英模大典》,讓那段曾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再度浮現(xiàn)。
鄧玉琢1903年出生于安東前陽鄉(xiāng)(今遼寧東港市前陽鎮(zhèn)——記者注),中學畢業(yè)后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曾在東北軍總部、西北軍事委員會總部等處從事參謀工作。其間,他曾因軍事知識淵博、指揮才能卓越而擔任戰(zhàn)術課教官。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他協(xié)助張學良籌劃一系列軍政措施,為防止內戰(zhàn)、推動全國抗戰(zhàn)、實現(xiàn)西北各抗日武裝力量大聯(lián)合作出積極貢獻。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威脅中國守軍后側安全。東北軍六十七軍臨危受命,由華北戰(zhàn)場急調至淞滬戰(zhàn)場,掩護上海主戰(zhàn)場部隊撤退。時任六十七軍一〇七師少將參謀長的鄧玉琢率領官兵,從6日起在松江南米市渡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死守松江三日,為上海主戰(zhàn)場部隊安全撤離贏得了寶貴時間,但松江卻陷入日軍包圍。9日傍晚,鄧玉琢組織部隊突圍時遭日軍便衣隊襲擊,壯烈殉國,所率將士也大都為國捐軀。
據一份抗日戰(zhàn)爭回憶錄記載,此役中,六十七軍幾近全軍覆沒??稍撥姰敃r不僅沒有得到國民黨政府的表彰,反被撤銷番號,并被誣陷為投敵叛變,蒙冤40年之久。
1993年3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鄧玉琢為革命烈士。同年6月,東港市前陽鎮(zhèn)人民政府為鄧玉琢修建了紀念碑。如今,這座紀念碑已成為東港市重要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英雄從未遠去,他們的精神化作春風,喚起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年清明期間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后,東港市前陽中學八年三班楊君玉寫下這樣的感悟。
東港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隊長回津毅每年都會組織志愿者來到這里,開展為墓碑描紅、公祭等活動。他說:“我們不僅要守護烈士的墓碑,更要守護他們用生命書寫的精神豐碑?!?/p>
作為抗日戰(zhàn)爭重要陣地,遼寧東港擁有眾多紅色資源,相關紅色教育基地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鮮活教材。團東港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團市委通過設計系列參觀研學路線、開展特色國防教育課程、尋找戰(zhàn)斗遺跡實踐等,構建沉浸式紅色教育體系,讓青少年在實地探訪中觸摸歷史溫度,將紅色基因的種子撒進青少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