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一座城市的紅色坐標
■凌仕江
大約是在2022年冬季,劉計平將他的書稿《那一抹紅》帶給我。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靜下心來閱讀。關于閱讀,我始終認為,如果不能真誠地切入文本,就很難準確深入地探究作者筆下的世界。直到2023年5月,因機緣巧合,我終于鄭重地翻開這本書。
劉計平的這本散文隨筆集,原本是刊發(fā)在《陽泉晚報·紅色印記》的專欄文章。此次,他在原稿的基礎上,對每篇文章又進行了潤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結集成書,面貌可謂煥然一新,給我?guī)黹喿x上的感動和震撼。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太行山雄渾壯烈,宛如銅墻鐵壁,曾斬斷了日寇亡我中華的妄想。在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中,太行兒女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赌且荒t》故事的前世今生,都發(fā)生在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陽泉市。陽泉的人民很早就得到了共產主義思想的熏陶。這片土地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更是鍛造成為黨領導下的紅色根據(jù)地,建立了許多縣區(qū)級地方抗日民主政權。
《那一抹紅》用55篇文章,從4個側面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太行英雄兒女畫卷?!笆姑逼?,真實還原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軍民抗擊侵略者的同仇敵愾;“亮劍”篇,著重刻畫八路軍和抗日政府、地方武裝英勇頑強與敵斗爭的精神氣概;“壯烈”篇,講述為了解放、為了勝利,浴血奮戰(zhàn)、血灑疆場的英雄壯舉;“敬仰”篇,深情描繪太行山老區(qū)人民對革命斗爭的鼎力支持、對人民子弟兵的無私關愛、對英雄烈士的深切緬懷??梢哉f,即使沒有到過陽泉的人,看了這本書也會眼前一亮。
在陽泉,有劉伯承重疊待伏連續(xù)打擊進犯日軍的七亙村;有百團大戰(zhàn)中“血戰(zhàn)磨河灘鋼鐵連”浴血搏殺的娘子關;有正太鐵路破襲戰(zhàn)中,我軍據(jù)險英勇抗擊、堅守6晝夜的獅垴山;還有在岔口圍困戰(zhàn)中圍困日軍8個月迫其撤退的岔口村……翻閱這些篇章,一座座革命紀念館、一塊塊烈士紀念碑、一個個紅色遺址不時閃現(xiàn)于眼前。掩卷之余,那些并未消散的滾滾煙塵,連同那些英雄的名字,以及他們與國家緊密相連的命運,都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陽泉這座城。
劉計平《那一抹紅》的書寫,不僅完成了一次與自身紅色情感的對話,也是他與一座紅色城市的重逢。作為土生土長的陽泉人,劉計平在陽泉參軍入伍。他30年的軍旅生活從副連到正團職,及至退休都沒離開陽泉。創(chuàng)作本書篇章時,他走遍家鄉(xiāng)百余處紅色遺址,重返生死戰(zhàn)場,在刻畫與沉吟中回望遠去的烽火硝煙,追尋太行英雄的鐵血征程。書中的描畫,既是作者在往事中史海鉤沉,也有一個現(xiàn)代軍人重返戰(zhàn)爭舊址的靜靜聆聽和深切感受。
《那一抹紅》中的每篇散文隨筆,都是劉計平在現(xiàn)實中關照歷史的一幀存照,或素描,或旁白,或特寫,或漫記,有如修補一張城市文化名片,讓一座歷史城市在人們眼前凸顯出它應有的底氣與意蘊。我們或許可以從他的文本中探討紅色文化與一座城市發(fā)生聯(lián)動的方式。當歷史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漸行漸遠,劉計平的書寫,其意義也是一種對紅色文學的思考,即作為軍人如何書寫紅色文學這一重大命題。紅色對于劉計平而言,不僅是他精神成長過程中的印記,還是沉潛在他內心深處的使命。劉計平對紅色的忠誠與熱愛不僅來自個人身份的指向,更多的是來自軍營文化血液的浸染與紅色大地的養(yǎng)分。他的記錄中有戰(zhàn)地黃花的浪漫精神,有人文地理的知識構成,也有紅色大地的生命底色。由此我們可以探究,當個體生命面對浩瀚的歷史,應如何將自己的心靈安放于歷史現(xiàn)場,以及該如何彰顯軍人特質。
對于《那一抹紅》,作家蔣殊這樣感慨:這是一本讓人意外的書。那一抹紅,紅得耀眼,紅得驚心。文字中充滿詩意的憂傷、節(jié)制的疼痛。這是一場廣博的追尋,是后輩對先輩的緬懷,是當代軍人對昔日戰(zhàn)士的致敬。
劉計平以詩性的筆調,持續(xù)描繪陽泉的精神坐標。記錄歷史重在平實,但劉計平筆下始終難掩一顆浪漫的抒懷之心,這無疑增添了這本書的趣味魅力與讀者的閱讀激情。我想這與劉計平長期直接參與故鄉(xiāng)紅色文化的建設工作不無關系。他先后主持編輯出版多部國防教育書籍,指導創(chuàng)建了盂縣人武部國防教育系列展廳、張家垴慘案紀念館、教場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場所,采訪陽泉市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中心多名軍休干部。所有這些,使他在文本中積累了自己的紅色書寫經驗,亮出了自己的審美取舍標準,構建了自己的精神維度。
歷史的書寫者,如何在繁雜的歷史碎片中清醒取舍,在古今穿梭中去偽存真,在詞句表達中賦予歷史溫度,填補讀者與歷史之間遙遠的時空,是很不容易的事?!赌且荒t》無論是從體量上,還是從書寫特質上來說,都稱得上是一部能幫助讀者認識紅色陽泉、傳承陽泉紅色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