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日子,想起了這對父子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作為第一批入朝志愿軍的一員隨部隊進入朝鮮。11月25日,志愿軍總部遭遇美軍空襲,擔負值班任務的毛岸英在空襲中犧牲,年僅28歲!
1959年,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湖南韶山?jīng)_,面對故園,心情難以平復的毛澤東寫下了這么一首詩: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32年前,當他離開故鄉(xiāng)的時候,他們都還在;32年后,當他再次回到故鄉(xiāng),山河仍在,可是那些他生命中的至親卻不能再回來。
“為有犧牲多壯志”,“犧牲”兩個字如此豪邁,可是那一刻他的心里有多痛?!案医倘赵?lián)Q新天”,一個“敢”字,把多少風云一筆帶過的背后,又有多少的錐心之痛。
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么一個故事:1990年,中央警衛(wèi)局在一次清理毛澤東留下的遺物時,工作人員在倉庫的一個柜子箱底發(fā)現(xiàn)一批衣物。這些衣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卻被疊得整整齊齊。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這些衣物已然有些破舊,看上去有些年頭了。
工作人員都知道毛澤東一貫簡樸,平時對個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但是毛澤東卻瞞著所有人將這些物品珍藏了整整26年,這些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他的兒子,毛岸英的遺物。
按照毛澤東故鄉(xiāng)湖南韶山的風俗,逝者生前的遺物,特別是衣服往往是要燒掉或者送給他人,以免生者睹物傷心,并沒有保存遺物的習慣。
并非風俗,也非習慣。
但是在毛岸英犧牲以后,這些遺物卻被毛澤東收藏起來,一藏就是26年。
當這些衣物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老父親對離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壓在記憶的深處。他要接受兒子再也回不來的事實,在毛澤東的內(nèi)心深處,對這個兒子是無盡的愧疚。童年時顛沛流離,相聚短短幾年,這回又是陰陽相隔。
在每一個曾經(jīng)翻身起來的深夜,他是否會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一樣,把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來,輕輕撫摸。我們不知道,我們不敢深究,我們不忍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