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石頭會“說話”
——新疆軍區(qū)某團官兵用石頭記錄戍邊守防故事
■范 慶 韓 強
中士卞長喜為戰(zhàn)友講述“戍邊石”背后的故事。韓強 攝
“這幅畫的場景是在高原駐訓時,我們用吊車升起五星紅旗……”10月中旬的一天,喀喇昆侖高原寒風勁吹,新疆軍區(qū)某團運輸連活動室內卻暖意融融。中士卞長喜手中拿著一塊“戍邊石”,正在講述自己的戍邊故事和感悟體會,引發(fā)官兵強烈共鳴。
“在石頭上繪出強軍風采,不僅給‘戍邊石’賦予新的生命力,更能給官兵留下深刻記憶?!敝钢约寒嫷摹靶拍钍?,卞長喜說,雖然我們的繪畫水平不高,但一筆一劃描摹的是鐵心向黨的堅定信念和扎根高原的火熱情懷。
“官兵是教育的主體,我們要肯定官兵創(chuàng)作精神,讓官兵登臺站‘C位’、唱主角、訴心聲,用充滿兵味的語言,講述真實可感的故事,教育才能走深走實,走進官兵心里。”該連連長張恒輝告訴筆者,連隊官兵利用課余時間,以石頭為畫布,記錄身邊的強軍故事、壯美的雪域邊關、純潔的戰(zhàn)友情誼,并通過第一視角講給大家聽。
軍營故事畫在石上,石頭見證官兵成長。談起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張恒輝說,前段時間,連隊與內地一所學校開展云端連線活動,官兵將平時撿拾的“戍邊石”繪成一幅幅作品,贈送給學校師生作紀念。沒想到,石頭上一個個鮮活的戍邊故事,深受師生喜歡,成為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
“我們還可以把紅色歷史勾勒在‘戍邊石’上,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我黨我軍的歷史?!边B隊官兵受到啟發(fā),充分發(fā)揮“石頭文化”育人功能,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教育品牌,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鮮活素材。
“我的家鄉(xiāng)安徽安慶,自古以來便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涌現出陳延年、陳喬年等革命先烈……”下士王杰小心翼翼地將刻畫著英雄的“戍邊石”搬上講臺,講述革命先輩為了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
“這幅石頭畫對我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2021年,河南省鄭州市發(fā)生特大洪澇災害,我正好休假在家,主動加入抗洪搶險隊伍,在洪水中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短短幾分鐘,中士朱迅達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戰(zhàn)友們懂得了什么是犧牲奉獻、什么叫迎難而上,大家聽后深受鼓舞。
官兵創(chuàng)作的“戍邊石”。韓強 攝
課后,筆者走進連隊俱樂部,只見架子上擺滿精美的“石頭畫”,畫里既有官兵執(zhí)勤巡邏的身影,也有雪域高原獨特的風景,還有戰(zhàn)友們日常訓練生活的趣事。現在,官兵一有空,就會來到俱樂部,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的“戍邊石”,講述畫面背后的故事。在這道獨特的風景線中,官兵不僅學到了厚重的歷史知識,還汲取了奮進的力量。
高原冬來早,邊關風雪急。晚飯后,官兵備好顏料,拿起畫筆,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身邊的點滴。在火熱的戍邊歲月里,這些“戍邊石”伴隨著官兵,見證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