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丁麗萍,解放軍第306醫(yī)院心胸外科。
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其功能就像一個泵,使得血液流過肺和身體。心臟有四個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這些瓣膜如同一個個“單向閥門”,保證血液循環(huán)向一定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如果心臟瓣膜由于炎癥、退行性改變、粘液樣變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創(chuàng)傷等原因引起單個或多個瓣膜結構的功能或結構異常,將導致瓣膜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從而影響心臟功能,我們稱之為心臟瓣膜病。心臟瓣膜病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型:二尖瓣狹窄、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三尖瓣狹窄、關閉不全;肺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
目前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在低溫麻醉體外循環(huán)下,手術切除病變瓣膜,置換為人工的機械瓣或生物瓣。
瓣膜置換手術是心臟外科的大型手術,從術前準備到術后恢復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僅要求護理人員有扎實過硬護理技術,還要有豐富的護理經(jīng)驗和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精心做好護理評估,細心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匯報病情,密切醫(yī)護合作,采取有效護理措施確保病人安全,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66歲,于2015年9月6日收住解放軍306醫(yī)院心胸外科,診斷為主動脈瓣狹窄伴關閉不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級)、心律失常、慢性腎功能不全?;颊?0年前在外院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病,心功能不全。此后每當感冒受涼后時出現(xiàn)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和全面調(diào)整后,于2015年9月9日在全麻體外循環(huán)下行主動脈瓣膜置換術,術后恢復順利,康復出院。
圍手術期護理
1、術前護理
①遵醫(yī)囑常規(guī)進行強心、利尿、補鉀等調(diào)整患者心功能治療外,并適當限制活動,保證充足精神和體力的休息,減輕心臟負擔,限制探視。
②控制心率、血壓。術前最佳心率在60次/分左右,血壓130/80mmHg。
③增加營養(yǎng),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富含膳食纖維,低鹽低脂易消化的飲食,以利術后恢復。
④備皮范圍前胸至雙側腋后線,上起頜下,下至雙足,剃凈汗毛避免損傷皮膚。
⑤禁煙至少1個月,保持口腔衛(wèi)生,預防、控制呼吸道感染。訓練病人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鍛煉肺功能。
⑥訓練病人床上排便。
⑦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過程及術后注意事項。
2、術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監(jiān)測護理
循環(huán)監(jiān)測項目:①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評定循環(huán)功能的重要指標)②心率、心律(反映循環(huán)功能的敏感指標)③中心靜脈壓(反映右心功能指標)。
監(jiān)測各項指標:①控制心率在60-100次/分;②查血氣分析和生化,維持血鉀4.5~5.5mmol/L;③控制平均動脈壓在60mmHg左右,中心靜脈壓在8~12cmH2O,并保持平穩(wěn),收縮壓低于80mmHg或降至原先值的2/3時屬低血壓,應結合意識、尿量、末梢循環(huán)的變化,予以相應的處理。
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注意事項:①遵醫(yī)囑配置,現(xiàn)用現(xiàn)配;②專用通道,不可與其他藥物共用;③換藥速度易快;④嚴格控制輸注速度;⑤用藥時嚴密監(jiān)測血壓、心率和律的變化;⑥根據(jù)血壓、心率心律的變化調(diào)整注射速度、確保藥物應用的有效劑量;⑦硝普鈉應避光,配置好溶液不應超過6小時,長期使用以防發(fā)生氰化物中毒;⑧使用多巴胺時應盡量經(jīng)中心靜脈導管輸入,避免外周輸注導致靜脈炎發(fā)生;⑨血管活性藥物停藥后應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
3、術后呼吸功能監(jiān)測護理
①加強呼吸道護理,聽診雙肺呼吸音,定時拍背、霧化,鼓勵患者咳嗽、咳痰。②遵醫(yī)囑適當予以止痛劑,以減少病人呼吸肌做功。③定時監(jiān)測血氣分析結果,根據(jù)病人的生命體征和血氣情況,調(diào)整供氧方式及流量。④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觀察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
4、術后腎功能監(jiān)測護理
體外循環(huán)導致急性腎衰竭表現(xiàn)為:少尿、無尿、高血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等,應加強腎功能監(jiān)護,維持血清鉀在血鉀值:4.5~5.5mmol/L左右。①監(jiān)測每小時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②定期復查腎功能五項;③遵醫(yī)囑給予靜滴白蛋白和利尿藥物。
5、術后管道護理
心臟術后患者身上管路很多,必須針對不同的管道進行不同的護理:①心包、縱膈引流管:a.保持引流管通暢,每隔15~30分鐘擠壓1次;b.每小時記錄引流量、色與性質的變化;c.術后3-4小時內(nèi),若成人大于100ml/h,引流液呈鮮紅色;有較多血凝塊,伴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躁動、出冷汗等低血容量的表現(xiàn),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yī)師進行處理。②氣管插管:a.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及時調(diào)整各呼吸機參數(shù);b.氣管插管應固定牢固,經(jīng)常測量氣囊壓力及管端距門齒的距離,防止因躁動而使導管滑出或縮進(成人插管深度22-26cm)。③中心靜脈導管:a.妥善固定,防止脫管,定時沖管;b.每日更換輔料觀察插管處有無滲血。④動靜脈測壓管:a.保持管路通暢,壓力袋壓力充足;b.1:1肝素液每日更換;c.測壓時床水平,保持換能器與右心房同一水平。⑤尿管:記錄每小時的尿量,防止逆流。
6、術后抗凝治療護理
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需要終身抗凝,術后即開始華法林口服3mg 1/日和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1/12小時抗凝治療。定期抽血查INR,根據(jù)檢驗結果調(diào)整抗凝藥物的使用。觀察患者使用抗凝藥物有無牙齦、皮下和鼻出血,血尿等,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
7、術后傷口護理
給予切口紅外線理療20分鐘,每日三次,理療前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理療后給予傷口換藥。
8、術后并發(fā)癥護理

瓣膜置換術后應當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配合醫(yī)生做好及時正確的處置:
①低心排綜合癥(LCOS):低心排綜合癥的臨床表現(xiàn):a.心率快,血壓低,收縮壓在90mmHg以下,脈壓差<20mmHg;b.尿少,每小時<0.5ml/kg,持續(xù)2小時或以上;c.面色蒼白,呼吸困難;d.身體中心與指趾端溫差大于4~6℃,持續(xù)2小時或以上。患者出現(xiàn)上述4項中的2項,應該注意:a.謹慎擴血管、補充血容量,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微泵注射,根據(jù)血壓調(diào)節(jié)藥物用量;b.對于嚴重低心排者,可盡早采用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術(IABP);c.術后嚴密監(jiān)測病人的神志、意識、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引流量及末梢循環(huán)。
②心律失常:心臟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術前心肌缺氧缺血,心肺功能障礙;術中麻醉,心臟低溫停跳,心肌缺血和傳導阻滯;以及術后缺氧,水電解質改變和藥物的影響。a.應床旁備除顫儀及抗心律失常藥物;b.當心電監(jiān)護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迅速做床邊心電圖,保持患者安靜,做好藥物治療護理,必要時使用電復律。
③心包填塞:指因心包腔或縱膈積液、積血或血塊凝聚而引起的心臟排血功能障礙;多發(fā)生于術后36H內(nèi)。臨床表現(xiàn):a.原來存在的顯著出血突然停止;b.心率增快,伴有頸靜脈怒;c.CVP增高,血壓逐漸下降,脈壓差減少并有尿量減少,血壓下降時,應用正性肌力藥物反應不佳;d.超聲心電圖提示心包或縱膈積液,X線胸片提示心影或縱膈影增大,但肺野清晰。預防措施包括:a.術前糾正凝血功能不全術中嚴格止血;b.定時擠壓引流管保持心包及縱膈引流通暢;③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脫出,打折。
④水電解質紊亂:電解質紊亂易導致心律失常、心肌收縮乏力,需及時糾正。補鉀時注意輸注速度,成人補鉀每小時不宜大于20mmol/L,補鉀速度均勻,注意尿量,高濃度補鉀時應由中心靜脈輸入,鉀輸完30分鐘后復查電解質。
⑤急性腎功能衰竭:a.急性腎衰時,應注意尿量和尿色變化,如尿色呈粉紅或醬色為血紅蛋白尿,應利尿和堿化尿液;b.腎衰時,嚴格限制液體入量,控制高鉀食物及藥物攝入,禁用腎毒性藥物,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可床旁透析或床旁超濾。
⑥肺不張及肺部感染:a.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步驟,對改善通氣和控制感染極為重要;b.每日2~3次口腔護理,防止口咽部細菌進入下呼吸道;c.拔出氣管插管后給予霧化吸入,輔助患者排痰,告知患者主動排痰的重要性;d.使用呼吸訓練器,促進肺復張。
⑦出血:a.抗凝時需避免外傷,觀察皮膚有無出血點、淤斑,牙、眼、鼻腔、尿有無出血,取動脈血標本時,局部壓迫止血時間延長至20分鐘;b.觀察心包和縱膈引流量,如﹥4ml/kg,連續(xù)3小時,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⑧功能鍛煉:患者病情穩(wěn)定,術后第1天鼓勵坐起,床上活動;術后第2天坐于床邊活動,活動要注意循序漸進;術后3~4天拔除各引流管后可下床活動,活動強度以心率和血壓在原基礎上不增加10%為宜,以免心搏及心肌耗氧增加致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