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別走,我怕疼?!?歲的珠珠拉著護士長李士芝的手不愿放開。李士芝把珠珠抱在懷里,孩子安靜了。這一幕上演在二炮總醫(yī)院兒科的病房里。而這樣的情景是她們護理組每天都要經(jīng)歷的。
“護士們對孩子就像媽媽一樣,無論是服務態(tài)度,還是服務質量我們都十分滿意……”這是家長對二炮總醫(yī)院兒科護理組共同的評價。
二炮總醫(yī)院兒科是一個特殊科室,面對的都是一些孩子,最小的只有幾個月,這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面對這些孩子,嫻熟的技術只是一方面。而人性化的關愛貫穿整個護理過程的始終。沒有一顆純凈的心和充滿愛的胸懷,護理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而一些小細節(jié)就可以讓每一個來到二炮總醫(yī)院兒科住院的孩子有了回家的親切感。病區(qū)張貼的“走進病房笑一笑、孩子床頭站一站、孩子額頭摸一摸、孩子小手摸一摸、怕生嬰兒逗一逗、時間允許抱一抱、生活不便幫一幫”的卡通畫,首先讓孩子消除了警戒;把自己介紹給孩子,帶他們在病區(qū)里看一看,將孩子的恐懼、陌生和疑惑,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消除了,贏得了家長和孩子的信賴。
無痛而嫻熟的“一針見血”是對孩子消除恐懼的最好方法。而孩子血管細,護士們大多剛從學校畢業(yè),沒有實踐經(jīng)驗,扎針難免會有失誤。每當這時,護士就會說:“不好意思,讓寶寶受疼了!”“寶寶今天受苦了!”。而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疙瘩,”每當看到護士扎不成功時,有些家長就會破口大罵。
為了提高穿刺技術,護士長李士芝帶領護士們利用雙休日到北京兒童醫(yī)院觀摩學習靜脈穿刺技術,回來后護士們就在自己皮膚上訓練找血管,忍受針刺帶來的疼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護士們探索出了一些經(jīng)驗,她們對小兒頭皮留置針的穿刺和小兒頭皮針穿刺固定方法加以改進,利用家兔苦練穿刺技術,一有時間就在免子耳朵找血管,有時要練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兒科護理技術水平很快就得到了明顯提高,一針穿刺率贏得了家長的一致認同。有一個叫做小偉的孩子讓護士們記憶猶新。她才兩歲,由于發(fā)高燒、胸悶、嘔吐不止來到醫(yī)院,她一見針頭就哇哇大哭,說什么也不肯扎,父母想盡了招都不管用。護士宋蕾五次到病房給小偉講故事,特意為她買了一些玩具,還同她一起唱歌,后來,小偉終于安靜了,宋蕾扎下第一針就取得了成功,父母激動地說:“護士,你可幫了我們大忙!”
小兒先天性腦癱是一種常見病,臨床常見癥狀為肢體功能障礙、智力差、易驚、言語表述差等,使患者及家屬在心靈上造成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有些家長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對腦癱的護理上,心理護理尤為重要。7歲男孩小光因70天時發(fā)燒而導致腦癱不能獨立行走,家長整天悶悶不樂,而且脾氣也不好,經(jīng)常發(fā)一些無名火。護士們親自為小光做頭針、體針、體療、按摩、理療、語言等一系列功能訓練,對家屬提出的各種疑問耐心細致的解釋,特別是以往手術成功的病例,護士對家長現(xiàn)身說教,很快消除了患兒的恐懼心理,充分調動了家屬的積極性,使患兒及家長樹立起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護理工作。護士們?yōu)樾」赓I來了卡通連環(huán)畫和一個錄音機播放兒童歌曲,有一時間,還給小光講故事,做游戲,經(jīng)過護士們的精心護理,半年后,小終于甩掉了媽媽的手,自己一個人走出了兒科康復中心病房的大門。對于痙攣型的患兒,護士們囑咐家長抱孩子時不能直著抱,應騎在腿上或腰部;睡覺時將孩子的兩側肩胛骨墊起來或讓其側臥;與孩子說話時,采取與他平行的位置;喂水時從低處喂等方法,以達到抑制患兒異常姿勢的目的,使康復訓練貫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由于有些患兒的肢體術前長期處于強直狀態(tài),護士們耐心指導患兒正確的功能鍛煉,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護理組在提供人性化、親情化服務的同時,更注意提高業(yè)務技術。在危重病人、NICU(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病人的護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尤其在早產(chǎn)兒的護理上,她們協(xié)助醫(yī)生成功治療護理了一位胎齡不足30周的1.1KG、1.2KG的極低體重的早產(chǎn)兒,提高了存活率。像對這類危重患兒,護士們在盡心搶救冶療后,還在呼吸機的管道、監(jiān)護儀的導線上貼上卡通畫,在膠布上寫上“I Love You”。讓這些冰冷的儀器、沒有生氣的醫(yī)療器械變得溫暖起來。而且在新生兒的動脈采血等一些較高難度的??萍夹g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為病人的救冶贏得了時間。
護士們雖然年輕,卻在這平凡而繁瑣的崗位上學會了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她們懂得——護理服務理念的轉變,要從思想上轉變。一天夜里兩點多鐘,一個高熱而血管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需要輸液,夜班護士王藝一下就在孩子的小腳上找到了一根很細小的血管,雖然穿刺成功了,但她擔心家長沒有固定的經(jīng)驗而導致輸液失敗,于是就說:“算了,我來固定吧,等輸液完了再說。”就這樣她一直抓緊孩子的小腳,一直等到凌晨4點輸液結束。
盡管家長們對服務質量很滿意,但護理組不僅僅滿足于這些,在李護士長積極響應下,她們開展起了“護理服務零投訴,護理安全零差錯,護患關系零距離”活動。在孩子從人院到出院,叫響了“熱情接、細心問、精心做、主動幫、親切送”的口號。對哭鬧不安的小孩會主動地先哄一哄,在輸液時送上一張小貼畫,貼在輸液膠布上,隨即小孩變得很乖,輸液完了將小貼畫揭下來貼到自己腦門上炫耀。護士們還準備了小紅花,利用小孩愛表揚的心理作為獎勵和鼓勵,系在輸液架上?!皨寢?,今天打針我沒哭,我得到小紅花了?!痹诳傖t(yī)院住院的孩子與護士很快就建立了親人般的關系,其樂融融。
兒科護理組就是用這樣的一聲聲問候,一個個笑靨,一項項小小的舉措,將孩子和自己連接起來,建立起了和諧、健康、向上的醫(yī)患關系,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片明朗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