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體現(xiàn)軍隊醫(yī)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二炮總醫(yī)院以“李淑君式護理模式”為榜樣,創(chuàng)建的“好媽媽式護理組”,“好女兒式護理組”等新型護理模式,向患者詮釋了什么是愛和責任,贏得患者的高度贊譽和信賴。
護士們與患者親切交談,親如一家人。莫鵬攝
勝過親人的愛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二炮總醫(yī)院副院長李淑君是一道風景,更是每一個護士學習的楷模。而“李淑君式護理組”成了二炮總醫(yī)院護理工作的品牌和“名片”。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好媽媽式護理組”不但讓人感到了發(fā)自心靈的溫暖,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護理模式。
3年前,來自黑龍江省依安縣的3歲女孩小瑤在二炮總醫(yī)院胸外科接受了先天性心臟病修補手術。
小瑤來自黑龍江一個貧困家庭,到二炮總醫(yī)院后,怕生的她每次見到護士的時候都怯生生的哭。她哭痛了胸外科每個護士的心。
因為護士們知道,要想讓小瑤認可她們這些兵媽媽,就要像媽媽一樣呵護她。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出汗特別多,可小瑤來到醫(yī)院后,衣服臟得打了結,渾身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到醫(yī)院后,護士們給她洗了澡,換上干凈的衣服,每天給她擦身子。剛來那幾天,天氣還很冷,怕小瑤感冒,護士們在給她洗澡的時候都要用毛巾在自己胳膊上試一試。小瑤手術后還不能進食,但她一個勁喊著要吃蘋果,為了滿足她的心愿,護士們把蘋果榨成汁,喂到小博瑤嘴里。為了預防“胸背畸型”,需要仰臥,盡量少側臥,可孩子并不知道這些,加之年齡小,護士就每半小時給她正一下姿勢,每融一個小時給孩子測脈博,定期給孩子稱體重。
術后怕她劇烈運動影響康復,每當小瑤鬧著要下地時,護士們無論有多忙,也會停下手中的活,抱著小瑤在樓道里走來走去,把護士的胸膛當成最溫暖的地方。孩子出院的時候那一聲稚嫩的“媽媽”讓胸外科的護士們掉下了眼淚。如今,這種“好媽媽”式的護理服務已在二炮總醫(yī)院的兒科、胸外科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