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楊葉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北京軍區(qū)261醫(yī)院腦三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北京軍區(qū)精神疾病司法鑒定中心專家組成員。一直從事精神疾病及臨床心理的診斷與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焦慮障礙及睡眠障礙等精神類疾病有豐富的診斷與治療經驗。
?
認識焦慮
焦慮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是與恐怖相聯(lián)系的不愉快的體驗,每一個身心健康的正常人,都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焦慮。例如,有的人在參加考試前,越是臨近開考時間,越感到尿頻,一次又一次去衛(wèi)生間,同時感到心臟狂跳不止,呼吸也變得不均勻、喘大氣;又如,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下級匯報時說話結結巴巴、心慌出汗,該表達的意思也表達不全就是焦慮。
焦慮并不完全是壞事。適當的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往往能夠激發(fā)人體能量,調動機體的生理防御功能,增強人的心智活動,使人身體的綜合能力能夠更好地得以發(fā)揮,有利于去應付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擺脫困境。但是,我們常見的焦慮,往往是應激反應過度,超過了需要的程度。當焦慮的嚴重程度與客觀事件與處境不相稱或持續(xù)時間過長時,則為病理性焦慮,臨床上稱為焦慮癥狀。按焦慮癥狀的表現,可分為精神焦慮和軀體焦慮。精神焦慮是指一種提心吊膽、恐懼和憂慮的內心體驗伴有緊張不安;軀體焦慮是在精神焦慮的基礎上伴發(fā)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亢進癥狀,如心悸、氣短、胸悶、口干、出汗、肌肉緊張性震顫、手抖等。
什么是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又稱焦慮癥或焦慮性疾病,是一種以焦慮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精神障礙,其患病率高、疾病負擔重,而且經常與其他精神障礙,如抑郁癥、依賴癥等合并存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包括我國在內的28個國家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人群中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13.6-28.8%,年患病率為5.6-19.3%。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焦慮障礙年患病率為2.7%。焦慮障礙發(fā)病的年齡較早,80-90%在35歲以前發(fā)病。易患焦慮障礙的危險因素有5個:一是有焦慮障礙家族史;二是兒童期或青春期焦慮障礙史,嚴重害羞、早年不良的教育方式;三是曾經有應激性生活事件或創(chuàng)傷事件,包括受虐待;四是女性、未婚、離異、喪偶、教育程度低、失業(yè)、低收入群體;五是共病精神障礙者,尤其是抑郁障礙患者,常常同時存在焦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