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了一個“公燭之下不展家書”的故事: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周紫芝所述這種公私分明、不越雷池半步的品行境界,著實令人嘆服。
公私問題是一面鏡子,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焦裕祿同志臨終前,面對留下的6個孩子和兩位老人,卻囑咐妻子:“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闭驗樗靶闹醒b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雖在蘭考只做了475天縣委書記,卻樹起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凝聚成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的焦裕祿精神,人民把他的功業(yè)和名字永遠刻在心里。相反,一些貪腐干部為一己私利拉山頭、劃“小圈子”,苦心經營,最后只換來鋃鐺入獄的悲慘下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中。一些人之所以跌倒在權力、金錢、美色等關隘上,在從政的道路上跑偏了、走歪了,就是因為內心定力不夠,私欲膨脹,在糖衣炮彈面前或情不自禁,或心存僥幸,結果犯錯、犯事、犯罪。定力好比“定海神針”,面對誘惑只有心存定力,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tài)度,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戒懼意念,也才能避免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里迷失自我,讓自己行穩(wěn)致遠。
北宋詩人林逋說:“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爆F(xiàn)實社會中形形色色的誘惑,難免會讓人產生這樣那樣的欲望,進而引發(fā)心動,影響行動。對此,習主席鮮明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zhàn)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薄肮茏∽约海煜聼o敵;放縱自己,追悔莫及”。對領導干部來說,不怕外界誘惑多么熾熱,就怕內心自律潰敗、價值崩塌。所以,不僅要在制度嚴管之下不能違規(guī)違紀,在懲戒威懾之下不敢鋌而走險,更要在不斷的黨性修養(yǎng)中潔身自好,戰(zhàn)勝“心魔”,堅守底線,發(fā)自內心地不愿去干有悖法紀的事情。
制度的防線是外在的,讓人權衡利弊不伸手;心理的防線是內在的,讓人自覺自愿不動心。心底無私天地寬,人到無求品自高。作為領導干部,要經?!跋葱摹保谟诖驋咚枷雺m埃,做到“風吹云動星不動,水漲船高岸不移”,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真正將公權公用內化為修養(yǎng)、外化為行動、升華為信條、固化為操守,在公與私的較量中彰顯共產黨人的清風正氣,不分心、不走神、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為名利得失所累,永遠謙遜平和,保持內心的堅守與寧靜,恪守心靈的從容與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