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8-30 06:21:36
潛艇兵的“騎鯨日記”
記者推薦
與世隔絕的大洋深處,文字具有更加直抵內心的力量。
在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潛艇支隊采訪時,記者發(fā)現(xiàn),許多潛艇兵都有寫日記的習慣。這些日記,“誕生”于艙底狹窄的桌臺和無法翻身的床鋪,字字句句將茫茫深海和萬家燈火緊緊相連。這些日記并非“一日一記”,官兵們擠出時間,記錄下工作中的思考總結、休息時看書看劇的感悟收獲,以及那些由于來去匆匆,沒來得及跟家人訴說的牽掛和思念。
翻開二級軍士長牟永軍的日記,每隔幾頁就會出現(xiàn)3個字“睡不著”。受環(huán)境和工作影響,許多潛艇兵要同生活作息節(jié)奏“戰(zhàn)斗”。在潛艇上服役多年,一個個難分晝夜的深海時刻,牟永軍??繉懭沼浂冗^——由于怕影響身邊戰(zhàn)友休息,牟永軍將自己蒙在被子里,打著手電筒寫下日記。一次長時間遠航歸來,牟永軍給妻子帶了一個特殊的禮物:一本日記——他把對家人的思念,記錄在這個專屬日記本里。看著這本寫滿深情的日記,牟永軍的妻子驚喜地落了淚。
對一級上士劉文強來說,寫日記是情緒表達的窗口。他的日記里,記錄了自己和身邊戰(zhàn)友值得紀念的時刻:第一次出海、第一次遠航、第一次遭遇臺風……這些日記,見證了劉文強和戰(zhàn)友們如何一次次戰(zhàn)勝風浪,又隨著這些風浪成長。日記寫得多了,劉文強還嘗試“以詩言志”,日記中不時穿插幾首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比如“長嘯如鐘將深潛,海卷千雪,群魚懼驚憚。”這些詩詞,或許格律并不工整,但對于潛行于深海、坐臥“戰(zhàn)鯨”的劉文強來說,“吟詩作賦”正是他排解孤寂的一種方式。
經本人同意,摘錄推薦劉文強和牟永軍兩位潛艇兵的“騎鯨日記”,跟隨他們的文字一起遙望深海,一窺潛艇兵與寂寞艱苦同行、勇闖遠海大洋的心聲。
(茆琳、董存金、解放軍報記者楊明月推薦)
圖①:劉文強在工作中。張利寧 攝
圖②: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潛艇支隊任務潛艇開展實戰(zhàn)化訓練。
圖③:牟永軍在工作中。茆琳 攝
出?!ぷ院?/strong>
今天是第一次隨艇出海的日子。
早上4點半,起床洗漱,準備出海物資。5時整,朝霞微紅,我們集合上艇,備航備潛。上午7時,隨著3聲悠長的汽笛聲,我們準時出發(fā),向著預定的訓練海域駛去。
出海前,我們上過潛艇進行訓練,但是真正隨潛艇出海,感受還是完全不同。潛艇空間狹小,雖然我已經足夠“小心翼翼”,但因為潛艇不時隨風浪晃動,一時腳步不穩(wěn),還是難免會磕碰到。
航渡過程中,最讓我感慨的,是親眼目睹指揮員下達口令后,各戰(zhàn)位有條不紊完成響應動作的過程。真是應了那句話,“百人同擎一桿槍”,如果沒有心有靈犀的默契,沒有相互間的信任以及過硬的專業(yè)素質,是不可能將一艘潛艇操縱得游刃有余。
返航時,我爬上了艦橋。這是我第一次在海上遙望祖國海疆,心底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窗?,這里就是我作為一名軍人、一名潛艇兵要守衛(wèi)的地方。
遠航·風景
遠航前幾天,我非常興奮,一想到即將要去祖國更廣闊的海域馳騁,心里就激動不已,總想著要在出航那天寫一首詩,記錄第一次遠航的心情。
可是,現(xiàn)實與理想總是相隔十萬八千里。出港后我們便遇到大風浪,潛艇劇烈晃動,晃得我大腦一片空白,所有靈感也瞬間消失。
為了防止嘔吐,休息時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任憑肚子咕咕叫也不敢吃一點東西。第一天過去,我還能勉強支撐。到了第二天晚上,我渾身乏力、頭昏腦漲。正趕上要送氣象預報給指揮員,我只能強忍著惡心和饑餓,上了艦橋。
可能是潛艇晃動得太劇烈,再加上一直沒有進食身體虛弱,我爬到升降口時兩眼一黑,向后倒了過去,身邊戰(zhàn)友立刻將我扶起來。
我坐在艦橋上休息了一會兒。平時,我的崗位在艇內,和艦橋上的戰(zhàn)友很少接觸,沒想到這次我看到難得一見的“風景”:負責瞭望警戒的戰(zhàn)友,用保險繩把身體拴在欄桿上,渾身被海浪澆了個透。以前我就聽說他們在艦橋上執(zhí)勤很不容易,夏天皮膚曬到脫皮,冬天要穿著護膝和棉服。這次親眼看見,我不禁心生敬佩之情。與他們相比,我的崗位算得上舒適了。
能和這樣一群可敬可愛的戰(zhàn)友共同戰(zhàn)斗,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臺風·戰(zhàn)斗
雖然天氣預報說附近有臺風警報,但這幾天海上一直風平浪靜。大家都開玩笑說:“臺風知道我們來,給我們‘讓道’了?!睕]想到,沒過多久潛艇就開始劇烈晃動。政委做了抗風浪動員,大家迅速做好活動物品固定,每個人都嚴陣以待。
半夜,臺風果然來了,天氣預報說浪高七八米。我晃得睡不著,抓緊床鏈才能保證不被甩出去。既然躺也躺不住,我索性起身,踉踉蹌蹌走向通信室。
風浪太大,好幾次嘔吐物都到了嗓子眼,硬是讓我咽了下去。在通信室,我看到技師劉建濤把自己綁在座位上,眼眶不禁有些濕潤。劉技師告訴我,剛接到上級指示,命令我們延遲兩天靠港。
風浪越來越大,大家見了面,都相互鼓勵:“頂住,這才是大風浪!”一些不暈船的同志,主動把食物送到各個戰(zhàn)位,鼓勵大家再暈也要吃飯。很多人都是吐了吃、吃了再吐,心里都盼著靠港那一天。
臺風終于過去,一切歸于平靜。進港時,廣播里傳來《渴望光榮》的旋律:“我的心,你的夢,我們渴望的光榮,是昂首征服每一個巔峰……”我知道,這次戰(zhàn)斗過后,下一次遇到臺風,我們會更加勇敢。
(摘自劉文強的日記,內容有刪減)
掛念·后盾
每次遠航,我最擔心的就是家人,老人年紀大,孩子還小。沒想到,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
前幾天剛上岸,我就接到領導的電話。領導告訴我,我的孩子確診了川崎病,單位已經派人到我家里,幫忙協(xié)調讓孩子住了院,后續(xù)會繼續(xù)關注孩子的病情,讓我不要過于擔心。
川崎病,我之前從未聽說過。我趕忙給妻子打去視頻電話,看到她一直在抹眼淚,兒子躺在病床上輸液,我卻與他們相隔千里,什么都做不了,心也跟著針扎似的疼。了解到川崎病不算疑難雜癥,治愈后定期檢查即可,我的心里才安穩(wěn)點。
妻子告訴我,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單位領導和戰(zhàn)友忙前忙后,一定要記得謝謝他們。得知我的兒子生病,很多戰(zhàn)友都來安慰開導我。其實,我心里明白,我們潛艇兵就是這樣,不能經常陪在家人身邊,隨時“打起背囊就出發(fā)”。而那群在身后支持我們的人,就是我們堅實的后盾。
六一·禮物
今天是5月份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唉,出發(fā)前忘記給兒子買禮物,也不知道小家伙會不會埋怨我,只能對他說聲“對不起”,回家后再補償他吧。
前幾天,吳參謀問我:“永軍,你出海這么辛苦,孩子知道嗎?”我說,他只知道我在工作,不能陪他,其他的都不清楚。
“應該給孩子講一講,讓他知道你為什么出海。孩子大了,會慢慢理解你?!眳菂⒅\說。是啊,也許應該告訴他,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他沒準還會擔心。算了,還是讓他無憂無慮、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想兒子了,可能是快回家了,想得厲害。
選擇·答案
是否選擇留隊,是我又一次面臨的選擇。我猶豫了很久,雖然很熱愛這身“海軍藍”,但如果繼續(xù)留隊,意味著接下來的日子依然很難照顧到家庭。
和家人交流后,雙方老人都支持我留隊。“你就在部隊好好干,家里有我。”在老人的開導下,妻子還是決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她把工作辭了,家也搬到單位駐地。農活不忙的時候,岳父岳母會過來照看孩子。我真心感謝他們,支撐我的軍旅夢的,是整個大家庭的默默付出。
其實,這么多年,由于保密要求,家人對我的工作內容幾乎一無所知。如同他們怕我擔心不跟我訴苦一樣,我也從來不向他們提及工作中的辛勞。單位組織過家屬到艇上參觀的活動,我沒讓家人來過,怕他們看到我真實生活的狹小空間。父親提過許多次,說想到艇上看看,我每次都告訴他,等我退休,退休了一定帶他去看。
如今,我沒什么后顧之憂,能做的就是把事業(yè)干好,爭取一直干到退休。
(摘自牟永軍的日記,內容有刪減)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