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8-16 07:11:21
于無聲處聽驚雷
■陸軍工程大學某基地某連一級上士 李紅義
夏日,一場工程兵專業(yè)訓練在陸軍工程大學某基地訓練場打響。
“各組按預定分工組織實施!”隨著一聲令下,各要素聞令而動、密切協(xié)同。裝甲車駛出一段距離后,遇到大量“障礙物”。
“爆破組前出!”對講機中傳來指揮員的指令?!氨平M收到!”我作為爆破組組長,用一個簡潔的手勢,指揮組員從隱蔽處躍出。我們背負沉重的裝具和專用爆破器材,迅速抵近障礙區(qū),快速勘察地形,選定最佳裝藥點。隨著幾聲沉悶的“轟隆”聲,煙塵騰空而起,“障礙物”精準爆破。
訓練接近尾聲,我再次帶領爆破組,攜帶爆破器將最后一道阻絕墻破除,所有裝甲車輛依次順利通過。
硝煙尚未散盡,熱浪撲面而來,汗水順著我的臉頰滑落。抹汗時,掌心磨出的老繭蹭過臉頰。看著組里年輕戰(zhàn)士雀躍歡呼的模樣,我這個“身經百戰(zhàn)”的老兵也不禁被感染。
16年前,我最初走進爆破場時,眼里也閃著這樣興奮的光,立志成為班長口中“化雷霆于指掌”的爆破能手。那是我夢想的起點,也是掌心老繭開始生長的地方。
李紅義的勛表。張運 攝
一
地面,布滿大大小小的炸坑,四周的坑壁凹凸不平,殘留著黑黢黢的爆破痕跡。不遠,“從這里走向戰(zhàn)場”7個紅色大字,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新訓結束,我被分到原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某部地爆排。下連第二天一早,班長就帶著我們來到大山腳下的專業(yè)訓練場。
“砰、砰、砰……”幾聲巨響突然劃破寂靜的訓練場,我立刻捂起耳朵,下意識地蹲下身。
“那邊正在進行實爆作業(yè),你們要盡快適應這種聲響?!卑嚅L告訴我們,爆破兵的任務是在戰(zhàn)斗打響后沖在前面為后方部隊開路,“咱們炸的是障礙,護的是身后戰(zhàn)友,這點一定要牢記。”
那一刻,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冒著槍林彈雨、穿越障礙溝坎的英雄形象,一股豪情瞬間涌上心頭。然而,直到第一次參加實爆作業(yè),我才真正意識到,要想成為爆破兵,得經過什么樣的考驗。
計算距離、點燃引線、快速撤離,我以為這就是實爆作業(yè)的流程,可當我把沉甸甸的炸藥捧在手里,大腦突然一片空白。
“放松,手別抖,穩(wěn)住……記住,爆破兵最關鍵的是手穩(wěn)心細。”班長在一旁細細叮囑。
然而,越擔心什么就會發(fā)生什么。那天,我負責裝填的炸藥沒有引爆——由于緊張且操作生疏,我沒把雷管綁緊,點火時又手忙腳亂,結果導火索從雷管中掉了出來。
“第一次爆破出問題不算啥,但下次絕不能這樣!”班長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我的心上。接連幾個晚上,我在學習室反復翻看爆破手冊,一遍遍比劃裝藥的角度。為了提升埋雷速度,我在訓練場挖出一個又一個雷坑,手上磨出厚厚的繭。為了克服手顫,我隨身帶著握力器,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練習。
幾個月后的考核中,我負責在模擬雷區(qū)開辟安全通路。當最后一聲爆破的余響散去,我從掩體后站了起來,班長用力拍著我的肩膀說:“好小子,手終于不抖了?!?/p>
我低頭凝視自己握緊的雙手,感受到一股從未有過的篤定——我離成為一名合格的爆破手,越來越近了。
二
那年,排里來了一批新兵,班長讓我給他們講解爆破知識。我自告奮勇示范如何捆綁炸藥塊,可班長抓起我綁完的炸藥包,往地上一扔,炸藥塊撒落一地。
“捆成這樣也能引爆!”也許是覺得被駁了面子,我有些不服氣。
“那咱們來試一試?!卑嚅L讓我把炸藥包固定在水泥柱上。當炸藥包被引爆,由于捆綁過松,炸點不集中,水泥柱僅僅被剝掉一層皮??粗诘乃嘀?,我感覺臉部滾燙。
“班長,我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爆破兵,到底該怎么做?”我鼓起勇氣,找到班長。班長講起他的老班長的故事:“還記得連隊榮譽室里,有一張‘爆破尖兵’石強的照片嗎?石強是我的班長,也是我的榜樣。他的手臂多次被火藥燙傷,一次實爆作業(yè)中差點炸掉一根手指,但他從未放棄,最終成為爆破能手……”
“吃過和自己死磕的苦頭,就能嘗到自我重新定義的甜頭。”我突然想起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我把專業(yè)知識做成卡片隨時背記,模擬訓練中身穿幾十斤重的防爆服,閉著眼睛練習裝藥塊、接雷管、順導線……當我把雷管、炸藥的脾氣“摸”得越來越準,“降服”它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有一次,連隊接到處理廢舊彈藥任務,我主動請纓,向老班長請教經驗,隨隊多次實地模擬、反復演練。抵達任務現(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轉移銷毀的彈藥種類多、型號復雜,一定要注意安全。
“彈藥引信出現(xiàn)異常!”對講機里傳來急促的聲音。我們立刻趕過去,發(fā)現(xiàn)待銷毀彈藥引信松動,稍有不慎就有引爆危險。
“我去拆引信,你負責警戒!”身邊戰(zhàn)友說著就要上前,被我一把拉住?!安恍校沤涌谟虚_裂?!蔽覐谋嘲锬贸鎏綔y儀,“你用手電照著接口,我來操作?!?/p>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我屏氣凝神,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經過“漫長”又緊張的幾分鐘,引信被成功拆除,大家松了一口氣。
然而,危險沒有就此結束。沒多久,不遠處又傳來一聲悶響——一位戰(zhàn)友拆解一枚報廢彈藥時,彈藥意外掉落。
“快趴下!”我大吼一聲,一把將身邊戰(zhàn)友摁下去,下意識地撲向距離爆炸點更近的戰(zhàn)友。所幸,那枚彈藥引信失效,并未引爆。
“我沒事……”我掙扎著起身,看到身旁的戰(zhàn)友眼眶噙滿淚水。“哭什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們是爆破兵,性命就是相互托付的。”
任務結束,回到營區(qū),我們每個人的作訓服上都混著汗跡與泥漬——那是團結協(xié)作的印記,也是生死與共的見證。
三
因為編制體制調整,我所在單位轉隸到陸軍工程大學。新單位列裝了很多新裝備,一些傳統(tǒng)的爆破技能無法滿足新的戰(zhàn)訓需求。
“咱們得研究一些新裝置、新方法?!边B務會上,我的提議遭到一些戰(zhàn)友的質疑,“爆破不像其他專業(yè),創(chuàng)新就意味著風險,出了問題怎么辦?”
向戰(zhàn)而行,向難攻堅,爆破兵要破除的,從來不只是眼前的障礙物。我鉆進學校圖書館,仔細翻閱國內外相關資料,經常吃飯時都在和戰(zhàn)友討論,比劃裝藥結構。戰(zhàn)友們說我“魔怔”了,可我心里清楚,爆破兵不能守著老經驗過日子,未來戰(zhàn)場變了,我們必須跟著改變。
李紅義示范排除未爆彈。張運 攝
李紅義操作排爆機器人。張運 攝
李紅義(右一)教戰(zhàn)友進行點火管制作。張運 攝
李紅義(右一)用教練彈講解如何銷毀未爆彈。張運 攝
一次綜合演訓保障任務,因為作業(yè)強度高,采用傳統(tǒng)方法搬運和取用雷管時,容易混淆不同類型雷管,潛藏安全隱患。經過我和戰(zhàn)友多次研究改進,一款兩用雷管盒應運而生,不僅能快速區(qū)分雷管類型,而且材質堅固,具備防水、防火性能。
我們的創(chuàng)新步伐沒有停歇。一次水下爆破任務,現(xiàn)場水流湍急,炸藥難以精準放置到預定位置。我和幾名戰(zhàn)友向經驗豐富的教員請教,在實驗室一遍遍試驗、一次次調整方案,終于研發(fā)出可定位的水下快速升降裝置,能在復雜水下環(huán)境中,將炸藥準確無誤放置在預定位置,順利完成爆破。
后來,兩用雷管盒和水下升降裝置都申請了發(fā)明專利,專利證書被展示在連隊榮譽室。專利證書的旁邊,還陳列著一排特殊的展品:磨得發(fā)亮的雷管鉗、幾塊布滿灼燒痕跡的爆破裝置……
前不久,新兵下連參觀榮譽室。我特意換上常服,為他們講解。新兵段文凱指著“毫厘定生死,無聲鑄長城”那10個字問我:“班長,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這就是咱們連隊的爆破兵精神,是明知引線即將燃盡手卻穩(wěn)如磐石的篤定,是爆破前反復驗算不容絲毫偏差的縝密,是面對啞彈用指尖‘讀’出內部未知結構的精微,是危急關頭護住戰(zhàn)友迎向危險的果敢。”
“以前覺得爆破就是震天動地,原來更是一場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博弈。”段文凱盯著我胸前的勛表,繼續(xù)問道:“班長,你的勛表上的數(shù)字都代表什么?我們以后能不能也戴上這樣的勛表?”
榮立個人三等功、集體三等功各一次,6次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多次參加上級比武、重大演訓任務……胸前的4排11枚略章,濃縮著我入伍16年來的軍旅榮光,背后是從面對計時器冷汗涔涔到復雜環(huán)境中精準實爆的一路成長,是把每一次計算都當作生死攸關的決戰(zhàn),是將剪斷每一根導線視為履行使命的承諾。
“好好干,沒有什么不可能!”我鼓勵著新戰(zhàn)友,也在心里對自己說,“未來還要繼續(xù)加把勁,爭取再立新功!”
(王暢、曹瑞、王利洋整理)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