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烏銘琪 發(fā)布:2025-07-20 07:06:54
從賽場眺望戰(zhàn)場
——“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觀察與思考
■解放軍報記者 安普忠 王夢杰 特約記者 張永清
賽場礪劍,沙場亮劍。國際軍事比賽既是檢驗場,也是磨刀石。
7月19日,“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在新疆烏魯木齊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落下帷幕。此次競賽,精英巔峰對決、賽事如火如荼、交流熱烈深入,為各國狙擊精英搭建了互學互鑒的平臺,有力推動了國際軍事領域的務實交流合作。
在競賽觀摩休息區(qū),中外參賽隊員就武器裝備性能展開交流。
賽場對接戰(zhàn)場。本屆“鋒刃”賽事課目非常貼近實戰(zhàn):一是人裝結合更緊密,將無人機空中偵察、突擊車陸上掩護、沖鋒舟水上滲透等人裝協(xié)同與狙擊作戰(zhàn)緊密結合;二是技戰(zhàn)協(xié)同更密切,小組狙擊課目全程貫穿精確指揮、精密協(xié)同、精準打擊;三是實戰(zhàn)氛圍更濃厚,競賽場地更大限度還原城市要點控守、滲透行動、解救人質等真實場景。這些課目設計讓眾多選手感慨:置身賽場,仿佛身臨真正的戰(zhàn)場?!白鳛閳?zhí)行反恐處突任務的中堅力量,狙擊手往往扮演著‘刀尖’角色?!敝袊渚瘏①愱爢T劉士柱告訴記者,真實戰(zhàn)場瞬息萬變,而賽場正是礪劍備戰(zhàn)的最佳場所。
“我參加過很多國際比賽,這次比賽課目的設計最好、組織水平最高?!卑锥砹_斯參賽領隊安德烈對記者說,賽事的設置非常貼近實際戰(zhàn)場,特別是場地的設計極為真實。盡管比賽和實戰(zhàn)難免有一定的區(qū)別,但此次賽事充分考驗了選手調動自身力量對抗壓力和焦慮的能力。
交流帶來進步?!颁h刃”系列賽事至今已舉辦4屆,交流的范圍不斷拓展,共學共進的理念持續(xù)深植人心。在這里,記者不僅見證了競技層面的比拼,更看到了經驗的共享、思維的碰撞。各國狙擊手雖然膚色各異、語言不同,但在賽場上,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話題和使命。
在比賽前一天,中國武警參賽隊員朱家紅碰見了他赴科威特執(zhí)教時的學生薩烏德。如今,朱家紅與薩烏德在賽場再度重逢,同場競技。
在本屆賽事最后一項課目“遠距離挑戰(zhàn)狙擊”現(xiàn)場,記者見到了薩烏德。談及此次賽事,他說:“得益于此前中國教員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我的成績還不錯。來到這里的選手都非常友善和出色,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
中國空軍參賽隊員劉疆也有相同的感受,在這次比賽中,他觀察到外國選手的許多絕活:古巴選手檢查子彈底火的特有手法、柬埔寨小組高效隱蔽的手語溝通系統(tǒng)、烏茲別克斯坦隊伍輕便實用的射擊輔助器材……這些都給他帶來了新的啟發(fā)和思考。
參賽隊員在“遠距離挑戰(zhàn)狙擊”課目競賽中。
合作方能共贏。當今世界并不安寧,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反恐新形勢,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團結、深化合作、攜手應對,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
中國作為國際反恐事業(yè)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始終致力于維護國際和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與往屆相比,“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的規(guī)模更大、參與國更多、內容更豐富,進一步擦亮了這一國際軍事合作的重要品牌。當把視線投向更廣的地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在推動國際軍事合作上的貢獻不止于此:“長城”國際論壇已成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中俄“邊防合作-2024”、中巴“勇士-8”聯(lián)合演習成效卓著……這些影響日益廣泛的活動,為各國提供了增進互信、深化合作的平臺,強固了溝通協(xié)調、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的互補鏈條,有效推動國際社會形成更為有效的反恐合力。
白鴿飛過蔚藍天空,參賽各國國旗隨風飄揚。人類的未來呼喚更多這樣的競賽,在團結合作的大旗下,匯聚起更多的人攜手前行,為維護世界的和平發(fā)展共同努力。
(圖片由侯崇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