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7-15 07:01:36
萬里海天,“熱”力奔赴
——寫在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fā)射成功之際
中國軍網記者 楊徐子琳
椰林織翠,碧海鼓浪。陸海相連處的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系著大地厚重,面朝星辰大海。當熱帶的風拂過發(fā)射塔架,把海的律動揉進航天藍。乳白色的長征火箭正靜默矗立,等候著一場奔赴星河的約定。
7月15日5時34分,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2025年7月15日5時34分,隨著01指揮員張楠“點火——”的口令響起,霎時,轟鳴聲響徹海灣。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拔地而起,烈焰劃過,海面金紅一片。
(一)
在海南省的最東端,有個地方和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相隔不遠。海風揚起鹽霧,在遍布山頭的花崗巖上肆虐。向東南遠眺,目光所及之處,萬里海天一色,看不到盡頭。這里是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銅鼓嶺測控區(qū),負責火箭發(fā)射起始階段信息的跟蹤測量,被譽為“萬里海天第一棒”。“牧星人”老管就住在這里。
“老管”本名叫管世磊,2012年來到這里,是第一批“航天移民”。從西昌到文昌,他說他想到更艱苦的地方去。
“剛來的時候全是黃土,什么都沒有?!睕]有水、沒有電、沒有房子,老管和同事就睡在臨時搭的板房里。海南的夏天又熱又濕,老管總是睡不著?!耙矝]有床,我們一屋子十幾個人打地鋪。地上有好多螞蟻,尤其紅蟻,有毒,咬一口起好大個包,嚴重點的都休克了。想去買個藥,得開車20多分鐘到鎮(zhèn)上去。”回想起那段時光,老管也沒覺得有多苦,相反,他正享受著學習新設備、新技術的甜。
新設備面臨新挑戰(zhàn),哪怕是老管這個測控“老手”也要從零開始。老管沒有師傅帶,全憑自己一個人摸索。他先從理論學習開始,翻閱大量設備資料,看不懂的地方就向廠家請教?!八麄兌急晃覇枱┝?,有時候都不想接我電話?!崩瞎苄χf,“但沒辦法啊,不懂啊,還得厚著臉皮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新設備就像老管的“孩子”,他細心呵護、用心研究,傾注了很多心血,但他樂此不疲。
老管也確實有一兒一女,只是工作這么多年鮮少見到他們,直到2022年,家人們搬來這里生活,才徹底結束了這份牽掛與思念。老管的兒子是個航天迷,他最喜歡看火箭發(fā)射,可是每次父親都不能陪他。聽著兒子激揚的講述,老管對發(fā)射現場的震撼想象又豐富了一分。此次任務是老管第一次缺席,他要去北京學習。對深耕了多年的崗位,老管有著很深的感情,“還挺遺憾的,我想每個任務都在?!?/p>
暫時離別,是為了更好地奔赴——熱愛可抵萬難,熱愛可跨山海。
(二)
“各系統(tǒng)注意,30分鐘準備?!?/p>
這是李龍飛最緊張的時刻?!安恢刮乙粋€人這樣,屋子里會突然安靜。我心跳得很快,感覺時間也過得很快?!?他總是通過“雙想”來轉移注意力,平復心情——回想一下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還沒處理完善的;預想一下可能會遇到什么突發(fā)情況,怎么處置。
李龍飛是老管的徒弟,也是和老管配合默契的搭檔。2017年,大學畢業(yè)的他來到文昌工作,短短8年時間就將測控系統(tǒng)的崗位干了個遍。一人多崗,成長飛速。如今的他,也見了不少大場面。此次任務老管雖不在,但他對李龍飛十分托底。
某次發(fā)射任務的前一天,李龍飛在例行檢查設備時,突然聽到了一聲輕微的異響。他找來同事一起查找原因,并未發(fā)現故障。但李龍飛還是不放心,他把設備一個一個抽出來檢查,終于發(fā)現有個保險絲座的觸點斷裂虛搭在上邊,機房的除濕機震動帶動了設備從而產生響動。發(fā)現問題后,李龍飛第一時間將斷裂點焊接牢固,規(guī)避了風險?!拔椰F在想想都后怕。第二天發(fā)射,火箭震動的力量更大,一旦脫落,我們就無法實現對目標的持續(xù)跟蹤?!币虼?,時常“雙想”也成了李龍飛的習慣。每次任務結束,他會第一時間把當下的感受記錄下來。下次任務前,他總會翻翻看?!胺e累經驗,以后有新人還可以教教他們?!?/p>
如今,僅30歲出頭的李龍飛也帶起了團隊,還斬獲了一項國家專利。平時工作善于觀察與思考,給了他發(fā)明的靈感。“每次備板檢測,我們都要把設備拆下來再裝上去,上邊有很多線,特別麻煩?!崩铨堬w憑借大學數控設計專業(yè)基礎,設計了一個機下檢測裝置,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耙郧肮ぷ魇且磺粺嵫F在是一腔熱血和勤于思考。”
熱愛為源,熱血為力,鑄就航天底色。
(三)
“5、4、3、2、1,點火——”
這是張楠第二次當01指揮員,從短促、有力的口令中能感受到他的從容。
從測量系統(tǒng)崗位操作手到01指揮員,他用了漫長的20年。2006年,張楠來到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工作。6年時間,他從測量系統(tǒng)崗位操作手做到了該系統(tǒng)的指揮?!澳菚r候的火箭技術都比較成熟了,我感覺缺了些挑戰(zhàn)?!碑斅犅勎牟教彀l(fā)射場正在建設,有學習新火箭的機會,他便主動爭取調動,“機會難得,我想學習最新的知識,我想把火箭學得更深入。”
2014年在北京學習結束后,張楠來到了文昌工作,那時的他有了新的目標——成為01指揮員。但由于專業(yè)受限,和01的培養(yǎng)要求差距較大,加之沒有前輩的成功經驗可供參考,他奮斗的路上荊棘滿布。
敢為人先,是張楠跨出的第一步。張楠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學習其他系統(tǒng)知識,日復一日與數據、設備、星辰對話。圖紙上的每一條曲線,都刻著對精度的極致追求;深夜實驗室的燈光,映照著對未知與求解的執(zhí)著叩問?!安还苄胁恍校乙恢痹谂??!?/p>
2022年,憑借對各個系統(tǒng)的了解,張楠開始承擔指揮類工作,多年的積累讓他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氣。他在一次次任務中穩(wěn)扎穩(wěn)打,厚積薄發(fā),天舟八號發(fā)射時,他如愿成為01指揮員。
“在這邊,我是我們專業(yè)的第一個01,我還挺驕傲的?!睆堥f,“我兒子不太了解航天,但那次在電視上看到我,他特別開心。”
火箭發(fā)射前幾分鐘,孫一龍才完成燃料加注工作。此時,他已經連續(xù)奮戰(zhàn)了10個小時。這里沒有周末,上下班的時間也不是固定跟著太陽走,而是跟著任務走。他習慣親眼目送火箭升空,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第一次看火箭發(fā)射很激動、很新奇,等到現在,看的是一種情懷?!?在發(fā)射場建設階段,孫一龍經常調試軟件到深夜?!霸S多技術專家和骨干都在陪著我們這些年輕同志一起把這件事干成。雖然辛苦,但意義非凡?!睆膹S區(qū)往宿舍走的這條路,他印象深刻。凌晨三四點的夜空,星星很亮;起霧時,則像走在仙境里。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不負韶華行且知。
圖為天舟九號貨運飛船任務標識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fā)射任務是2025年中國載人航天首次且唯一一次貨運飛行任務,它將為神舟二十號、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送去來自地球的溫暖。當萬眾目光聚焦于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fā)射升空的璀璨瞬間,航天人的內心也正如火箭的尾焰熊熊燃燒。
孫一龍正仔細查看設備狀態(tài)?!暗蜏赝七M劑是易燃易爆的危險源,發(fā)射時的火焰容易對設備產生損壞,我要確保系統(tǒng)安全。”
李龍飛正在用以秒為單位的速度捕捉信號。在長達7、8分鐘的時間里,他全神貫注,直到顯示屏上兩條豎線清晰可見,他這才松了口氣。
張楠還在密切關注各系統(tǒng)狀態(tài)……任務成功后,他們“只能高興一個晚上”,又要馬上投入到下一個任務中。
在“面向大海、仰望星空”標語旁,矗立著兩三米高的草海桐。它們在艱苦貧瘠的土地上肆意生長,就像把根扎在這里的航天人。當火箭刺破蒼穹,深藍海岸成為暢游星河的揚帆之處,他們眼中的光,比火箭尾焰更亮——那是跨越山海的堅守,是將個人理想熔鑄進國家航天事業(yè)的滾燙赤誠。
這份熾熱,無關喧囂,只向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