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東三環(huán)的使館區(qū),有一抹紅不是燈紅而是肩章紅、有一抹綠不是酒綠而是橄欖綠。一代代使館衛(wèi)士默默堅守“第二國境線”,把軀軀肉身站成了國境界碑。正如俄羅斯紅場無名烈士墓的墓志銘說的那樣: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劉乃東、李登貴、劉鵬軍三代人堅守在同一哨位上,用行動詮釋了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的深刻內(nèi)涵。

劉乃東,50年前服役于外事警衛(wèi)團。1968年5月1日凌晨3點半,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衛(wèi)戍區(qū)司令員傅崇碧的陪同下,到使館參加活動。時任團指揮所通信員的劉乃東,正好在指揮所門口布設電話機,周總理經(jīng)過時,劉乃東向總理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周總理望向劉乃東,徑直走到了他身邊,握住他的手,輕拍著說道:“使館門前沒有小事,每件事都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威望和聲譽!”總理的手那樣溫暖有力,讓劉乃東激動不已?!澳莻€時候有好多戰(zhàn)士不理解,我們打了那么多年仗,總算是把外國人給趕走了,為啥還要給外國人站崗?所以當時好多人都罵我們,好多戰(zhàn)士也不愿意給使館站崗??墒遣辉敢饽阋驳酶砂。淮o你的任務你得完成啊。后來慢慢大家也就都知道了,我們這個任務還是很重要的,做不好是要影響國家的?!?/p>
劉乃東的話淺顯直白卻又飽含力量。這種力量,源自于對黨中央毛主席、對黨的事業(yè)的赤膽忠誠,也源于對使館安全、對崗位職責的高度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