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里約熱內(nèi)盧8月11日體育專電(記者王恒志 劉陽)里約奧運會拳擊比賽規(guī)定大“變臉”,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男子比賽摘掉頭盔。對這一“新”舉措,參賽選手們在表示歡迎的同時,也不乏對更易受傷影響比賽的擔憂。
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出于安全考量“戴頭盔”以來,奧運會拳擊比賽首次摘掉了頭盔,自然也引來了一些爭議。
實際上,雖然是首次在奧運會上“摘頭盔”,但這項改革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2013年世錦賽上選手們就不再佩戴頭盔。因此,這樣一個新舉措對拳手們來說并不是新鮮話題。
摘掉頭盔的優(yōu)點首先在于視野擴大,這也是運動員們公認的一點,中國選手山俊表示,頭盔在不斷的運動中有時確實會阻礙視線,“沒有頭盔更靈活,移動也更輕松。”英國選手亞費說:“不戴頭盔會得到更好的視野,你能看到任何沖你來的(拳),我不認為有哪位拳手會喜歡戴著頭盔。”
外界對摘頭盔最大的非議就是擔心造成傷害。對此亞費有不同的感受,他說,相較于緩沖減震作用,我覺得頭盔反而更會增加拳的沖擊力。其他一些拳手則認為,不戴頭盔之后,拳手們會更加小心,反而頭部中拳的幾率會下降。
不過,在里約奧運會上,已經(jīng)有多場比賽出現(xiàn)選手流血的意外,個別場次甚至多次出現(xiàn)醫(yī)療暫停。對此選手們也坦言,有了頭盔的保護,眼角、眉骨等脆弱部位會被保護的更好,不戴的話這些地方確實比較容易受傷。澳大利亞選手惠特利就直言自己對戴不戴頭盔“感情復雜”,因為這種傷勢有可能使得運動員因醫(yī)療理由被禁止繼續(xù)比賽。
“我想這甚至可能會對最終金牌歸屬有潛在的影響。如果有因傷被迫退出比賽的可能,那么我認為這意味著你要更加小心你的頭部,”惠特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