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掘再深些
挖得深井,方能掘出清泉;涉得深水,方能得到蛟龍。新聞如同取之不竭的富礦,耐心地等候著新聞人去挖掘。挖掘的深度,體現(xiàn)在采訪的深入、思想的深刻、學養(yǎng)的深厚上,決定著新聞作品的高度和新聞宣傳的成效。
“讓人驚不如讓人喜,讓人喜不如讓人思?!爆F(xiàn)在新媒體蓬勃發(fā)展,自媒體鋪天蓋地,傳統(tǒng)媒體如何應對競爭甚至開疆拓土?唯有對新聞資源開掘再深些,以深度優(yōu)勢克服速度劣勢。
在軍報的歷史上曾涌現(xiàn)出許多上天入地的“大兵記者”、出生入死的“戰(zhàn)地記者”、學富五車的“專家記者”。他們寂寞而又充滿激情地跋涉在軍事新聞的路上,以獨到的開掘功夫,深山問寶,探驪得珠。今天,我們更加需要這種深開掘、精加工的本領,更加需要拿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作品。
習主席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開掘的能力,反映的是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當年,穆青在采訪焦裕祿事跡時,群眾一邊講一邊哭,他一邊哭一邊記。采訪結束,穆青一拳重重砸在桌上:“不把他寫出來,我們對不起人民。”正是因為深入開掘、深情為文,他在億萬人民心里播撒了黨的好干部“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精神種子。
基層是新聞的富礦沃土,生活是新聞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用自己的“新聞眼”去追尋新聞礦脈,用自己的“深開掘”去講好強軍故事,用自己的“這一個”去記錄強軍興軍的點滴進步。
發(fā)聲再銳些
習主席多次強調宣傳思想戰(zhàn)線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堅持黨性原則。他還引用毛澤東的話進一步指出,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
有銳度,追求的是思想的深刻,而不是語言的尖刻;是批駁的鞭辟入里,而不是氣勢的咄咄逼人。有銳度就是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有銳度才能更好地傳遞正確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更好地引導讀者分清對錯、善惡、美丑,激發(fā)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力量。
“元帥升帳,一錘定音?!泵鎸λ枷胛幕嘣鄻佣嘧?、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激烈激蕩激變的復雜形勢,面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tài)的深刻變化,讀者最想聽到眾聲喧嘩之中的權威聲音,眾說紛紜之中的獨家觀點。我們如果不能保持和煥發(fā)扶正祛邪、酣暢淋漓的新銳之氣,生產(chǎn)再多的新聞產(chǎn)品也只能泯然于海量信息之中。
作者沒有銳氣,作品難有銳度。從實際看,有的采編人員“怕”字當頭,對熱點問題、敏感話題不敢觸及,唯恐惹火燒身;有的滿足于人云亦云,不愿把語言的鋒芒擦得再亮些,把思想的鋒刃磨得再利些;還有的只愿當“百靈鳥”,不愿當“啄木鳥”,唱贊歌遠多于抓問題。
軍報姓黨,必須當戰(zhàn)士,不當“紳士”,不做“騎墻派”,不能過于“愛惜羽毛”。對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應敢于交鋒,敢于亮劍。對惡意攻擊、造謠生事者,應堅決回擊、以正視聽。
“像熱烈地主張著所是一樣,熱烈地攻擊著所非”。軍報需要永遠保持敢于發(fā)聲、敢于亮劍的鮮明政治特色和“品牌”,永遠保持銳度銳氣、銳言銳思,擔負起“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