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答不上來,就是官僚主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務院不少老部長講,這輩子有兩怕:一怕毛主席的威嚴,二怕周總理的認真。有一次,一位部長匯報工作時多次出現“大概”“可能”“差不多”等模糊字眼,總理嚴厲的批評讓他下不來臺:“你簽了字,問你情況答不上來,就是官僚主義!”
摸清情況、掌握實際是搞決策做決定的基礎和前提。毛主席曾講:“領導干部心里有底還是沒有底?這不是個小問題,而是個大問題。”摸清底數,才能心中有數;掌握實情,才能工作有方。浮在面上不行,霧里看花不行,憑空想象更不行。只有把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內在規(guī)律搞清楚、看透徹,深入調查研究,善于解剖麻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只有搞清楚方向和目標是什么,由誰來干、怎么辦,把握好手段,制定好措施,不憑主觀意志想當然辦事情,才能防止本末倒置甚至出現方向性錯誤。
遺憾的是,這種“懶漢”作風在一些單位并沒有匿跡。有的下基層調研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看“門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不接地氣,不著邊際;有的琢磨養(yǎng)生、研究書法多,說起收藏和茶道等“雅好”如數家珍,可基層官兵的名字卻叫不上幾個;有的對駐地旅游景點、風土人情、當地特產了如指掌,對轄區(qū)內的兵要地志、部隊深層次矛盾問題卻若明若暗。如果“情況不明決心大”,難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最終“拍大腿叫苦、拍屁股走人”。
調查研究是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最好辦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深情指出:“依靠調查研究做決策,是陳云同志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泵糠曛卮鬀Q策前,陳云總是要做大量調查研究,聽取多方面意見。他常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機關要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闭{研時間不夠,掌握不到實情,決策就難以科學;調研時間充分,東西南北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摸得透,甲乙丙丁左左右右的意見都研究透,決策就不會跑偏。時至今日,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深入細致求實的調查研究方法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當前,部隊建設已進入“新體制時間”,各項任務同步并行,新的改革任務接續(xù)推進,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梢哉f,與以往相比,我們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復雜;影響決策的因素增多,正確決策的難度增大。摸清情況顯得更為重要、迫切,要求也更高。不掌握部隊實情和官兵需求,工作就很難做到點子上。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越是問題矛盾突出,越需要情況清晰如鏡,頭腦清醒如水。只有沉到一線、蹲在基層,了解真情、摸清實情,找準癥結、對癥下藥,上下融匯、左右貫通,才能做到解決矛盾胸有成竹,處理問題得心應手,制定措施符合實際,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