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隴東高原萬物競發(fā),地處甘肅省華池縣的南梁革命紀念館迎來“研學熱”。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一群英姿颯爽的宣講隊員穿梭其中,她們在紀念碑前教唱《跟上劉志丹上南梁》、在展陳室內講述“王泰吉喋血疆場”的故事……這支宣講隊的姑娘們都來自南梁女子民兵連。
南梁星火耀陜甘。南梁位于甘肅省華池縣東北部,這里的山川見證了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傳承,也經(jīng)歷了紅色革命的生根發(fā)芽,特別是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就在這里創(chuàng)建。為了講好南梁故事、弘揚南梁精神,2014年慶陽市軍地以南梁革命紀念館宣講隊為骨干編建了南梁女子民兵連。該女子民兵連組建10余年來,以講述紅色故事、宣揚南梁精神為己任,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五一巾幗獎”等10多項國家和省級表彰,其中多名女民兵還被評選為“全國紅色故事優(yōu)秀講解員”。
“土地革命給了咱農(nóng)民尊嚴!當時紅軍戰(zhàn)士就是這樣用木炭在苞谷葉上寫宣傳標語的……”在紀念館內,筆者恰巧與一場面向小學師生展開的微型紅色宣講活動相遇,只見民兵連連長王倩楠正在講述“南梁婦女支前隊”的故事,孩子們聽得認真、許多游客也駐足聆聽。這場“雙向奔赴”的講述,讓筆者理解了“傳承”二字的分量。
紅色南梁,激情蕩漾。南梁精神作為一種革命傳統(tǒng),需要弘揚和傳承。華池縣人武部領導告訴筆者,這支以“90后”年輕人為骨干的女子民兵連的民兵,既能熟練評析《紅二十六軍與陜甘邊蘇區(qū)》、《烽火南梁》等紅色革命書籍,又能運用紅色故事全方位講述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革命前輩的光輝事跡,贏得線上線下廣泛點贊。
予人星火者,必心懷火炬。作為一支深耕在紅色熱土上的宣講隊,民兵連從建連之初就注重提升民兵自身素質,常態(tài)開展以“學黨史、軍史、南梁革命史”、“當資料員、講解員、研究員”為主要內容的“學三史”、“當三員”練兵強能活動,同時還經(jīng)常組織民兵深入偏遠山區(qū)向親歷者和見證者了解情況、虛心求教,力求在講述這部氣壯山河的史詩時能有血有肉、更有“味道”?!拔覀兊墓ぷ魇菫榇蠹易髦v解,但不能簡單滿足當‘復讀機’。”面對采訪,新入隊的“00后”講解員張濤濤堅定地說。
“紅色故事宣講也應與時俱進,與時代合拍?!睋?jù)王倩楠介紹,該民兵連依托年輕人多、網(wǎng)絡技術應用嫻熟等優(yōu)勢,在網(wǎng)絡平臺推出了“在南梁的那些年”直播視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了解南梁故事,并成為紅色教育的“傳播者”。在此基礎上,她們還大量引用隴東民間藝術元素,創(chuàng)造性地將“講、唱、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講解中,積極以文藝節(jié)目為載體演繹黨史故事。筆者在現(xiàn)場注意到,有的民兵宣講員在講解中時不時開口唱上幾句,動情處還穿插上一些表演動作,讓人看了不禁拍手稱好。
“宣講任務永遠排第一位,個人的困難再大也要克服。”這是采訪中,筆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在民兵連榮譽室內,一張在泥濘中跋涉的身影被制成海報掛在墻上,下方寫著:“胭脂會褪色,信仰永不凋零。”民兵連指導員鄒瑜介紹,這是在一次現(xiàn)地演講時突遇暴雨,女民兵不顧惡劣天氣引導大家返回途中被游客拍到的照片……鄒瑜在講述時,臉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學習南梁精神,爭當紅色傳人?!敝笇T鄒瑜說,近年來,無論是理論宣講還是軍事訓練,連隊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多名民兵先后立功受獎,南梁精神也從文字上真正落實到了每名女民兵的行動中。
夕陽西下,將隴東高原映照出一片紅暈。顧不上休息的南梁女民兵們仍然宣講得神采飛揚,哪怕只剩下一名參觀人員,她們都努力以實際行動宣揚革命故事、傳頌紅色精神。(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南梁女子民兵連民兵為游客講解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發(fā)展壯大歷程。
南梁女子民兵連民兵結束當日講解工作走出南梁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