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軍政影響,重塑大國形象
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俄羅斯在敘利亞戰(zhàn)爭中的得與失,最根本的是在政治上的得與失。俄軍在敘利亞開展的軍事行動,不僅打贏了軍事仗,還過了政治關。俄羅斯在道義上打擊恐怖主義、在規(guī)范上應敘政府之邀出兵并適時撤軍、在行為上聯(lián)合區(qū)域大國主導和平進程,不僅展現(xiàn)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也表達了俄羅斯對于世界秩序的看法:在這個失序的世界中,軍事力量仍然是俄羅斯評判大國標準的重中之重。俄羅斯主張多極世界,在世界秩序中發(fā)揮獨特而獨立的作用。
俄羅斯聯(lián)合多方力量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將敘利亞危機的發(fā)展軌跡由多方武裝沖突轉變?yōu)樗辛α吭敢鈪⒓拥恼螌υ?。其目的是塑造這樣一種信念:俄羅斯是國際事務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俄羅斯就沒有真正的安全可言。這不僅適用于鄰國,更是普遍適用的。
縱觀歷史,俄羅斯的參與總是對維護持久和平至關重要——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如此,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亦如此。反觀1919年巴黎和會,蘇俄的缺席使和會的成果僅僅維持了20年,并誘使二戰(zhàn)爆發(fā)。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排斥俄羅斯參與的企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烏克蘭的不穩(wěn)定。千百年來,俄羅斯立足世界強國之林靠的是硬實力,而能夠站得穩(wěn),靠的是俄式的謀略與智慧。
展示武器裝備,打開軍貿(mào)市場
“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一輛俄羅斯坦克正在前行搜索。突然,一束導彈拖曳著尾焰向坦克飛去!劇烈的沖擊震動之后,坦克緩緩地駛出煙幕,僅僅是外部干擾裝置受損,駕駛員安然無恙?!边@并不是軍火商精心制作的宣傳片,而是俄軍在敘利亞戰(zhàn)場中的真實視頻。視頻中的坦克是俄羅斯T-90A主戰(zhàn)坦克,擊中它的是恐怖分子使用的美國TOW“陶氏”反坦克導彈。
烏克蘭危機使美國重新審視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美國部分軍方和情報官員就曾表露過擔憂。美國陸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嚴重依賴的輕型裝甲車在俄羅斯的火炮面前顯得非常脆弱,曾被認為過時的俄羅斯T-90坦克等主戰(zhàn)坦克威力仍不容小覷。美國陸軍中將麥克馬斯特認為:“俄羅斯擁有各種射程超過美國陸軍火炮系統(tǒng)的火箭、導彈和火炮系統(tǒng),殺傷力也更大。”曾擔任北約司令的美國退役陸軍上將韋斯利·克拉克也承認,俄羅斯坦克得到了很大改進,因而“在反坦克導彈面前基本上不容易遭受打擊”。
出兵敘利亞是俄羅斯自蘇聯(lián)解體后首次境外作戰(zhàn),很多裝備的性能在實戰(zhàn)環(huán)境下展示給全球潛在買家。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軍品貿(mào)易的影響,一是切斷配件供應,迫使俄羅斯實現(xiàn)進口替代計劃,但這些本土化的產(chǎn)品質量可能使外國買家存疑;二是孤立政治環(huán)境,俄羅斯的對外軍事技術交流范圍受限。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很好地對沖了這兩大影響,一方面進行了武器的實戰(zhàn)檢驗,另一方面贏得了新的軍事技術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與埃及簽訂的46架卡-52K“短吻鱷”直升機合同2017年開始交貨,這批卡-52“短吻鱷”直升機正是俄法“西北風”級直升機攻擊艦軍購項目中,俄羅斯專門改裝的型號。俄法軍購被法方叫停后,這些艦船和配屬的直升機(以及俄方研制的電子系統(tǒng))最終輾轉被埃及接手。從某種角度說,法國“西北風”級直升機攻擊艦也因實戰(zhàn)檢驗的“活廣告”而受到俄羅斯的青睞,成為俄(蘇)海軍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引進的外國艦船,哪怕俄法交易“流產(chǎn)”后,埃及仍愿意“接盤”兩家的設備。2011年北約對利比亞的行動中,“西北風”級直升機攻擊艦作為海上力量的樞紐,兼具遠征指揮站、直升機航母和登陸艇平臺功能,向世人證明了其“快速反應”的巨大軍事價值。2013年法國對馬里進行干涉的“藪貓行動”中,同樣憑借“西北風”級直升機攻擊艦迅速完成了聯(lián)合力量的部署。
現(xiàn)代意義上的軍品貿(mào)易,早已超越過去以武器系統(tǒng)終端為核心的模式,向更深層次的軍事技術合作發(fā)展。俄羅斯在敘利亞戰(zhàn)爭后簽署的飛機合同,不僅包括整機出口和零部件供應,還包括在買方國內(nèi)建廠進行裝備維修,有關俄羅斯軍事院校也可能為買方培養(yǎng)配套機型的飛行員和技術專家。
俄羅斯軍事科學院瓦季姆·科久林教授強調,任何時候都要考慮到,一個國家在購買武器時,買到的不光是硬件,還有某些政治紅利。在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過程中,俄羅斯與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組建了聯(lián)合情報信息中心,加強了自身在中東地區(qū)的影響力。俄羅斯是敘利亞最大的軍品供給國,提供包括T-72坦克、米-29戰(zhàn)機、地空導彈等多種武器,占敘利亞所獲武器90%。除了軍事援助,敘利亞仍有130億美元的武器欠款。
海灣戰(zhàn)爭前,伊拉克曾是蘇聯(lián)的主要武器進口國,之后美國逐漸在伊拉克軍品市場中占據(jù)優(yōu)勢。為了重新奪回在中東事務中的話語權,2012年俄羅斯與伊拉克政府簽訂了價值42億美元的軍貿(mào)合同,米-28NE攻擊直升機首次獲準出口。伊朗已與俄羅斯續(xù)約購買C-300反機載導彈系統(tǒng)。2015年11月9日,俄羅斯與伊朗簽署了一項新合同,規(guī)定將于2017年年底之前為伊朗提供該系統(tǒng)。這些國家在購買俄羅斯武器的同時,未嘗沒有借俄羅斯之力平衡美國影響之意。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表明其在中東問題上的更深一步介入,為潛在盟友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打下了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以來,俄軍入敘作戰(zhàn)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保住了親俄的阿薩德政權,維護了俄羅斯、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地區(qū)的關鍵戰(zhàn)略利益。
然而,光鮮的軍事行動背后,仍有一系列重要目標未能實現(xiàn),特別是希望“借反恐、促合作”,減輕經(jīng)濟制裁的愿望非但沒有實現(xiàn),還適得其反,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