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李佳琦 發(fā)布:2025-09-22 07:19:38
“母親膝下百萬兵”
■林潤田 鐘錦宸
“莫欺我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在《正義必勝》文藝晚會中,以“劉老莊連”故事為原型的情景戲劇《永遠的番號》,通過娘與兒的深情對話,揭示出中華兒女骨子里的家國大義。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在江蘇淮陰劉老莊與數倍于己的敵人血戰(zhàn), 82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之后不久,劉老莊的母親們含淚把82個孩子送上戰(zhàn)場,重建“劉老莊連”。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眲≈?,臉頰帶血的母親一聲“兒”,喚來眾多戰(zhàn)士齊聲回應“娘”?!皟骸笔且粋€母親最心痛最深情的呼喚,“娘”是兒子最動聽最美好的回應。一呼一應,泣動人心,肝腸寸斷,蘊含著滾燙的赤誠,迸發(fā)出雷霆的力量。
“劉老莊連,全員補齊!擂鼓,送兒出征!”這一聲撕心裂肺、震撼人心的含淚嘶喊,是一個從苦難中站起來的偉大母親發(fā)出的鏗鏘宣言,振聾發(fā)聵、氣壯山河,瞬間將個體悲愴升華為民族堅韌,讓華夏兒女無不血脈僨張。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劇中的“大地母親”,是抗日戰(zhàn)爭中萬千英雄母親的縮影。她們秉承民族精神、民族大義、民族基因,用犧牲與大愛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朽的魂靈、不屈的脊梁,書寫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戰(zhàn)爭與母親”的動人詩章。
在北京密云區(qū)張家墳村中心廣場,矗立著一尊雕塑。她不是聲名顯赫的大人物,而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鄧玉芬。家鄉(xiāng)淪陷時,她叮囑孩子:“記住,咱們是中國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睘榱丝箲?zhàn),她相繼把丈夫和5個兒子送上前線殺敵,全部戰(zhàn)死疆場。面對沉重的打擊,她臉上的笑容少了,但對抗日工作更積極了,對子弟兵更親了。
“母親的特性就是這個民族的特征?!贝饶阁聽偾椋钍羌遗c國。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終于打敗日本侵略者,鄧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兒子們:“咱們勝利了!勝利了!”臨終前,她對鄉(xiāng)親們說:“把我埋在大路邊,我要看著孩子們回來。”
有人說,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墒?,當中華民族遭受日寇鐵蹄踐踏時,千千萬萬抗日根據地的英雄母親沒有“走開”,而是以寧折不彎的氣概面對殘暴之敵,靠堅忍不拔的意志戰(zhàn)勝艱難困苦,用感天動地的母愛撫育子弟兵,譜寫了一曲大愛無疆、光耀千秋的壯麗凱歌。
她叫白文冠,是抗日英雄馬本齋的母親。馬本齋指揮的回民支隊屢屢給日偽軍沉重打擊,敵人無奈之下把白文冠監(jiān)禁起來,軟硬兼施,逼她給兒子寫信勸降。她寧死不屈,絕食殉國,書下了“兒子,驍勇抗日,威震敵膽;母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壯歌,為回漢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立起了一座堅貞不屈的精神豐碑。
她叫戎冠秀,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婦女,被譽為“子弟兵的母親”。在抗戰(zhàn)中,她冒著生命危險搶救過多少傷員,像慈母一樣護理過多少傷員,多少傷員喊過她娘,她自己也數不清。她整日為抗日工作奔忙,并帶頭為兒子報名參軍:“我有3個兒子,都報上名,驗上哪個哪個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年紀大,讓他給咱八路軍喂馬?!?/p>
她叫桑狗的,是太行山區(qū)成百上千用乳汁、親情甚至生命哺育八路軍后代的“太行奶娘”之一。一個奶娘一顆心,人人為了八路軍。日本鬼子掃蕩時,家中的一只母雞跑了出去,3個鬼子端著明晃晃的刺刀沖過來,一把抓住母雞?!澳鸽u還要給八路軍的孩子下蛋吃啊!”她不顧一切往回搶,卻被鬼子的刺刀捅進胸膛……
面對英雄母親,許多人在感念中追問:那些平凡而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見識也不多,國難當頭為什么有那樣的家國情懷?為什么能夠忘其家、忘其親、忘其身?請聽聽一位“太行奶娘”的質樸心聲吧:“沒有國哪有家,人家八路軍拋家舍業(yè),鉆在咱這窮山溝里打鬼子為了甚?還不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給八路軍做點事,是咱的本分??!”
一位記者采訪英雄母親后寫下這樣的詩句:“您的乳汁凝結了戰(zhàn)士的血肉,您的大愛塑造了英雄的靈魂;您的奉獻孕育了勝利的果實,您的一生感動了奮進的后代?!边@是寫給抗戰(zhàn)英雄母親的不朽贊歌,是一個民族和一支軍隊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是穿越時空的精神火炬,永遠照耀著中華民族強國強軍的偉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