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有時候,記住一個人,不一定是因為他做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反倒是因為他的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件小事。我記住吳樹陳這個人,就是因為一件關于韭菜的事情。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qū)蔬菜極為匱乏,尤其是綠葉菜。一有機會,吳樹陳總想著從喀土穆給官兵們送去點蔬菜。2013年春節(jié)前,吳樹陳照例準備了不少蔬菜,甚至把一家農(nóng)場里的韭菜都買光了,趕在大年三十前送到了維和營地。面對感謝與夸獎,吳樹陳卻淡然一笑:“過年嘛,總要吃頓餃子的。”
見微知著。能在過年時想著給官兵送韭菜包餃子的人,對維和一定是有感情的人。果然,一問才知道,吳樹陳曾在聯(lián)合國中東停戰(zhàn)監(jiān)督組織當過軍事觀察員,后在聯(lián)合國維和部工作過,共同的事業(yè),讓他對維和官兵的冷暖十分牽掛。從2008年9月就任以來,吳樹陳到過達爾富爾維和部隊30多次,迎來、送走了多批維和官兵。
人與人的交往,不一定是有利益上的需求,更可能是因為共同的經(jīng)歷。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英文中‘友誼’本來就是‘翻的ship’(friendship)。”這段流行語,用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沒有問題,可對于參加過維和的人來說,不過是一句玩笑。因為對他們而言,一起參加過維和的那種感情,可不是什么小船,而是堪比航母。
記者曾有機會見過一起參加過維和的戰(zhàn)友再度見面的場景,叫外號,開玩笑,回憶起趣事開懷大笑,聊到感傷時抱頭痛哭,那種自然、親切和無拘無束的感覺,是只有一同上過維和戰(zhàn)場的人之間才會有的。甚至于,只要參加過維和的人,哪怕不是同一批,不在同一個任務區(qū),都會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