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筆者隨我國第14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官兵來到各任務點,從與中國軍人一起共事過、接觸過的三位外國友人口中,了解維和官兵的故事,從中感受他們眼里中國軍人的樣子。
印象一?英勇
聯(lián)合國雇員默罕默德:我的工作是協(xié)助中國維和軍人執(zhí)行各種任務,主要負責協(xié)調(diào)、聯(lián)絡等事宜。和他們共事9年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我們排除果園里的炸彈那次。
黎以沖突后,我們附近村莊的一個果園里留下很多未爆彈,我跟著中國軍人去排爆。
當時我就想,這么多密密麻麻的炸彈很危險,中國軍人會不會知難而退?沒想到,他們穿上防護服,指揮員現(xiàn)場分工后,就立即開始工作。一次,在把未爆彈移到沙箱的過程中,一顆小炸彈突然發(fā)生了爆炸,幸運的是沒有傷到人。即使是這樣,他們第二天又來到果園作業(yè),直到把未爆彈全部排除干凈。
【延伸解讀】在所有聯(lián)黎部隊中,中國工兵是大家公認掃雷技術最好的,擔負的作業(yè)任務也是最危險、最復雜的。一次,維和官兵清排法蒂瑪老人住宅旁的一顆未爆航彈,當時航彈的引信已經(jīng)脫落,但彈體內(nèi)的起爆管仍在,如果受到撞擊,隨時可能爆炸。中國工兵憑著一股不怕犧牲的血性,硬是把航彈從4米多深的地下挖了出來。
印象二?敬業(yè)
地雷行動中心官員卡西姆:中國掃雷兵是我見過最敬業(yè)的。聯(lián)合國規(guī)定,要上雷場作業(yè),必須先過掃雷資質(zhì)認證。我就是負責考核的人員之一。在前期訓練時,我曾多次實地去察看,他們不怕吃苦、做事認真,讓我很敬佩。
5月底,新一批的中國維和軍人到達黎巴嫩后,第二天就投入到掃雷資質(zhì)考核前的強化訓練中。地中海畔天氣炎熱,有時候地表溫度甚至超過45攝氏度,他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趴就是一個多小時,衣服都能擰出汗來。
不僅如此,調(diào)試探雷器課目的幾個簡單動作,中國掃雷兵每天都會練習上百次,在練習拉雷、清排等課目時,也會練習到手上的任何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此外,為了每天擠出更多訓練時間,他們的炊事人員還把飯菜送到訓練場,大家開飯時就圍在簡易的餐桌旁就餐,讓人很感動。
【延伸解讀】卡西姆看到的,只是中國軍人敬業(yè)的一個縮影。在“藍線”(聯(lián)合國劃定的黎以臨時分界線)上作業(yè),中國維和官兵每天早上5時30分就要趕赴雷場,掃雷時間最長,排雷數(shù)量最多。他們掃除過的雷場也是安全系數(shù)最高的,至今仍保持著人員“零傷亡”的紀錄。
印象三?友善
當?shù)鼐用癖R德伊娜:我是庫雷拉村的居民,與中國人的接觸,就是從他們來村里幫助我們看病開始。每周他們都會準時來到設在村里的醫(yī)療點,只要一來,總會圍上很多人,看病的看病、拿藥的拿藥,而且都不花錢。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經(jīng)常給家人拿點感冒藥、創(chuàng)可貼,中國軍醫(yī)總是笑臉相待。
這幾年,中國軍醫(yī)的面孔沒記住幾個,但找臂上有紅旗的軍人幫忙都管用。
一次,我家6歲的小孩不慎被刀劃傷了手臂,鮮血直流,把我們?nèi)胰硕紦膲牧?。我們趕緊用毛巾把傷口按住,帶孩子往中國營區(qū)跑。到門口,我們看到熟悉的軍裝和臂上的紅旗,就像看到了親人一樣。一個軍人把我們帶到了他們的醫(yī)院。一名黃皮膚、大眼睛的醫(yī)生立馬幫我孩子清理傷口,進行包扎,還給我們拿了好多藥,囑咐我們按時帶小孩過去換藥。
【延伸解讀】只要當?shù)鼐用裼欣щy,中國維和部隊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前不久,得知駐地辛尼亞小學缺少學習用品和娛樂設施,第14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的官兵不僅送去了書包、畫筆,還專門派人為學校修建了足球場。每周一、三、五,官兵們都會雷打不動地來到設在辛尼亞、日不肯、庫雷拉的醫(yī)療點,為當?shù)鼐用裱苍\送藥,附近的居民也時常會送上咖啡、水果等,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