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場上的青春之歌
——走近云南省軍區(qū)掃雷指揮部三隊官兵
■本報記者 張良 程必杰 特約通訊員 江彥軍
人工搜排。 本報特約通訊員 江彥軍攝
山名吳家洞,不高,卻很陡。山下棲息著一個苗族村寨,祖祖輩輩上山打柴。去年底,山下悄悄開來一支部隊,除了下雨天,凡是工作日,他們上午8時上山,中午在山腳下野餐休息一個鐘頭,18時收隊返營,雷打不動。
1月上旬,記者走進這座籍籍無名的小山,走近這群默默無聞的軍人。這是一群掃雷兵,來自云南省軍區(qū)掃雷指揮部三隊。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吳家洞山曾是一塊陣地,至今塹壕依舊,有地雷遺存。因山坡陡峭,灌木雜生,山下又有一處水源,掃雷車、機器人等無法使用,官兵只能采取最原始的人工搜排。
采訪在中午野餐之后的間隙進行,話頭從下士李洋開始。10天前,他排出了軍旅人生的第一枚地雷。
“剛看到地雷那幾秒鐘,我蒙了!我在腦子里一遍遍回想練了上千遍的動作要領(lǐng),什么聲音都聽不見,這座山上好像就剩下了我和這枚地雷……”
“我這輩子恐怕都忘不了那一天了,那一天是2015年11月23日……”
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談“這輩子”似乎有些滑稽,但從李洋這個年輕士兵的嘴里說出來,卻厚重如山。
那天舉行誓師大會,每當(dāng)鏡頭掃過,李洋都盡量低下頭,生怕家人從電視上看到他。李洋的擔(dān)憂,戰(zhàn)友們當(dāng)然懂得——他們的父母大多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排雷,盡管他們都是自己請戰(zhàn)而來……
戰(zhàn)地暗伏硝煙,戰(zhàn)地也黃花芬芳——
新年第一天,隊長蔣俊峰別出心裁地組織了一場野外燒烤,戰(zhàn)士們翻騰出各種食材,能串串的全都串到竹簽上,烤了個不亦樂乎。“燒烤大王”陳林杰烤得最好,成品色香味俱全,被大伙兒一搶而空,他自己倒一串沒吃上。
一次在猴子崖雷區(qū)作業(yè)時,上等兵趙忠山突發(fā)奇想,說他是記者,要給大家做個專訪。他就把鐮刀顛倒過來充當(dāng)話筒:“今天六班來到猴子崖作業(yè),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偉大的掃雷兵有何感受,首先請四級軍士長陶加強回答一下,為什么服役最后一年還要申請來掃雷……”
戰(zhàn)士講述的故事原汁原味,戰(zhàn)士心頭的快樂至簡至深。一個鐘頭的休息時間很快過去了。李洋和戰(zhàn)友們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具,扛起5公斤重的掃雷耙,再次爬上山坡,站到了自己的戰(zhàn)位。方圓900畝的吳家洞山,他們要用掃雷耙一耙一耙、一寸一寸地掃遍。
注視著山坡上的戰(zhàn)士,教導(dǎo)員殷炳漢很是驕傲:“再過幾天,我們就要把這座山交接給百姓了。到時,我們還會舉行中國掃雷兵獨有的交接儀式,我們將手挽著手,豎著走一遍,橫著走一遍,走遍這座山的角角落落,把一座絕對安全的青山交給百姓,讓他們放心劈柴,安心放?!?/p>
夕陽西斜,我們驅(qū)車離開。
讓我們記住這座普通的山吧。這座山上的中國掃雷兵,有的已達到最高服役年限,有的剛剛邁入軍營。
我們相信,多少年后,這座山和山腳下的百姓,都會記得這群不知名的掃雷兵。
(《解放軍報》2016年01月2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