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身邊的故事,在與時俱進中增強教育生命力
裝步一營一連技師楊勇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在網上“火”了一把。
近日,旅政治部以楊勇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兵小坦”漫畫集》被“鐵騎先鋒”微信公眾號推送后,不到一天時間,點擊量就超過2千人次,楊勇一下子成了旅里的“明星”。?
18年前,只有初中學歷的楊勇帶著“好好干,別給家人丟臉”的樸素情感來到部隊。幾次改制換裝,楊勇都迎難而上,通過刻苦鉆研、摔打磨礪,從一名裝甲車駕駛員成長為一名裝甲技師,最終練就“上車能戰(zhàn)斗,下車會維修”“聞聲辨故障,出手故障消”的絕活。
主題教育活動展開后,該旅將楊勇的從軍歷程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網絡向全旅官兵推送,這種直觀生動的新媒體手段有效激活了官兵的興奮點。如今,“兵小坦”已成為推動官兵瞄準強軍目標實現自我超越的生動教材。
“只有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煥發(fā)強大生命力?!睘榇?,該旅注重用好“三堂一微”學習載體,利用“大課堂”組織常委輔導授課,開設“分課堂”串講解答“主戰(zhàn)主建”“創(chuàng)新驅動”等理論熱點,拓展“e課堂”“微課程”,多維度、深層次、精細化宣講闡釋改革強軍戰(zhàn)略思想,引導官兵認清深化改革各項決策舉措的科學性正確性,切實樹牢打仗思想、激發(fā)打贏動力。
聆聽戰(zhàn)場的故事,在放眼世界中提升教育感召力
“能在維和戰(zhàn)場展現我軍風采,能親身經歷我軍歷史性變革,既是時代的饋贈,更是時代的重托!”4月下旬,在該旅組織的“與改革同行”主題演講比賽現場,修理營中士王東東聲情并茂的述說深深吸引了臺下每一名官兵。
一邊是維和地區(qū)的動亂落后,一邊是國內的欣欣向榮?!鞍l(fā)展靠什么,改革為什么,我該怎么辦?”維和見聞帶給官兵的,既有溫暖的喜悅,更有深沉的思考……
“一天深夜,我們接到一項緊急任務:深入武裝沖突地區(qū)搶修道路?!本驮诓筷爤?zhí)行任務過程中,卻遭到武裝人員攔截,盡管懾于我方威勢,武裝人員選擇了退卻,但雙方荷槍實彈劍拔弩張的場景至今讓王東東記憶深刻。
正是在這種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王東東和戰(zhàn)友們不僅提升了軍事和心理素質,更讓他們對我軍的歷史使命、職能任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發(fā)展機遇稍縱即逝,改革強軍才能令我們立于不敗之地!
維和官兵的感悟收獲,成為該旅組織主題教育的鮮活教材;跌宕起伏的戰(zhàn)場故事,點燃了官兵們投身改革強軍實踐的火熱激情。野外訓練場上,官兵們立足實戰(zhàn)自我加壓,不斷提高在復雜條件下的戰(zhàn)場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新裝備列裝,各級堅持自抓自訓,培養(yǎng)出一批“一專多能”骨干人才,確保新裝備迅速形成戰(zhàn)斗力。
(《解放軍報》2016年05月09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