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互聯設備要防范風險
網絡在為13億中國人謀福祉。這一點,烏鎮(zhèn)人有清晰而深刻的體會。
在這里,無線網絡和縱橫河網一樣全鎮(zhèn)覆蓋,山區(qū)老人坐在家中就能與??泼t(yī)實時對話,掃描二維碼就可免費租用自行車。騎著租來的自行車,記者隨意來到鎮(zhèn)上的一家特產小店,老板娘嫻熟地接受著支付寶轉賬,聊起網來頭頭是道。
在美國東西方研究所的高級副總裁布魯斯看來,烏鎮(zhèn)無疑是一個智慧城市。過去的一年,一個“+”號讓中國發(fā)展的引擎再次加速。智慧互聯的快速發(fā)展就是一例。
“智慧互聯不僅體現在硬件之間,也包括數據分析等軟件方面的互聯。”布魯斯強調,智能互聯可以在智慧城市、醫(yī)院智能化、無人汽車、智能電網甚至智能筷子等很多方面應用,但是很多風險也伴隨而來,包括安全威脅、系統(tǒng)自身的脆弱性等。在今年9月底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有與會者就表示,80%的物聯網設備存在隱私泄露等風險。
隨著各行各業(yè)與網絡的融合加深,網絡安全形勢愈發(fā)嚴峻。中國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wèi)局局長劉新云在“網絡安全論壇”上介紹,近幾年來中國發(fā)生的網絡犯罪呈增多的態(tài)勢,今年以來中國公安機關已破獲了黑客攻擊案件947起,抓獲各類黑客違法犯罪人員2703人。
萬物互聯意味著風險互聯。智慧互聯時代,人、企業(yè)、產品乃至整個世界都將與網絡深度綁定。對于軍隊而言,則是武器裝備、后勤補給、指揮控制等對網絡的高度依賴,即便一個微小的安全風險造成的影響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梢哉f,沒有“安全+”就沒有“互聯網+”。
網絡空間安全需全球共治
2015年,中國新增網民3600萬,網民總數達6.7億,手機上網用戶新增6700萬,手機網民總數5.94億。高峰時,全國每分鐘發(fā)送微信超過1000萬條,微博每分鐘有7萬次轉發(fā)。
中國是網絡大國,也是黑客攻擊的受害國。一個安全穩(wěn)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說,安全和發(fā)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zhàn),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中國搭建的促進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交流平臺。在大會的“網絡安全論壇”上,中國網安和卡巴斯基實驗室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反病毒、云計算虛擬化安全、網絡安全培訓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向全社會提供全球領先的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長曹詩權表示:“無論是基于現實狀況還是歷史經驗,互聯網治理的國際協調都應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種必然選擇。這種選擇的核心就是網絡空間安全的全球共治?!?/p>
事實上,近年來世界各國已深刻認識到共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重要性,網絡安全國際合作已成大趨勢。去年10月,中日韓簽署《關于加強網絡安全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建立網絡安全事務磋商機制,探討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在互聯網應急響應方面建立合作。今年8月,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召開會議,并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報告,各國首次統(tǒng)一約束自身在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包括不能利用網絡攻擊他國核電站、銀行、交通、供水系統(tǒng)等重要基礎設施,以及不能在IT產品中植入“后門程序”等。前不久,首次中美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舉行,雙方達成了《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指導原則》,決定建立熱線機制,就網絡安全個案、網絡反恐合作、執(zhí)法培訓等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積極成果。
“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與會者的思考,也是全球73億人的期待。只有攜手維護好網絡安全,互聯網這個人類的命運之舟,才能在未來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