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5日,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正在日本一個名叫馬關的小城里,與咄咄逼人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進行最后的會談。雖然半個月前遭到槍擊的傷口還沒有愈合,但他仍忍痛與日本人談了5個多小時。
與其說是會談,倒不如說是乞討,乞討日本還清政府和人民以和平,乞討少割一點地、少撥一點款、少答應一些無理的要求。
日本人陸奧宗光在書中記錄了此前兩天的談判:“會談中,只是在枝節(jié)問題上斤斤計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從賠款二萬萬兩中削減五千萬兩;看見達不到目的,又要求減少二千萬兩。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權哀求,以此少許之減額,贈作回國的旅費?!?/p>
和平從來都不是乞求來的。兩個月前,日軍攻陷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政府幾乎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資格。
談判之前,日方就已明說,“必需割地、賠款”。前五輪的談判中,又發(fā)出了赤裸裸的威脅,“豈止臺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nèi)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
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和平。這幾天,敘利亞外交官巴沙爾·賈法里的照片在網(wǎng)上瘋傳。賈法里曾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的會議上,怒斥美國以謊言為由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為敘利亞的和平做最后的努力,可美英等國的代表甚至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離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