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加快了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西部地區(qū)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1.58萬億元提升到2012年的11.39萬億元,年均增速12.4%。同期,地方財政收入從1029億元增加到12763億元,年均增長21.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自2007年起連續(xù)6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能源資源加工利用、裝備制造、旅游、農牧業(yè)等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自我發(fā)展能力不斷增強。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官兵運輸途中的“吃”又發(fā)生新變化。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改革開放40年,青藏鐵路穿過世界屋脊,高原軍事運輸實現(xiàn)兵發(fā)千里一日還,軍運飲食保障也出現(xiàn)巨大變化——
餐盤見證后勤保障從吃飽到吃出戰(zhàn)斗力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張 放 通訊員 劉一波

2014年11月初,某部從塞外草原轉戰(zhàn)新疆戈壁駐訓。駐沈陽鐵路局軍代處創(chuàng)新軍交保障模式,實現(xiàn)從站內飲食供應到前出伴隨保障,從單一飲食服務到多元化綜合服務保障模式的轉變。官兵在荒郊野外的裝載場站,不僅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還洗上熱水澡。官兵在裝載現(xiàn)場臨時設置的就餐點用餐。康 健攝影報道

官兵在火車上吃上可口的飯菜。康 健攝
1983年軍校畢業(yè)后,湯文亮到了西寧軍代處工作。第一次隨部隊執(zhí)行運輸任務時,坐了7天7夜的悶罐車每到一個軍供站就餐,湯文亮都餓得前胸貼后背。“開飯時,一上來就打滿滿一碗飯菜,狼吞虎咽吃完再想去打第二碗時,菜盆早就見了底?!睖牧翉拇擞辛私涷灒哼\輸途中吃飯,第一碗只能打一半,這樣才有機會打第二碗。
“餓,是當年搞運輸最深刻的記憶。由于飯菜油水少,我們雖然食量很大,卻餓得快?!睖牧劣浀?,那時青海等地生產生活還比較落后,許多物資都得依靠內地支援。軍供站大多選擇白菜、蘿卜、土豆等易于種植、便與運輸儲存的蔬菜,被官兵們戲稱為“老三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科技和物流水平快速提升,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副業(yè)產品、瓜果水產涌上高原,青藏高原農副業(yè)產品集散中心拔地而起,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應有盡有。
菜籃子豐富了,官兵執(zhí)行任務伙食標準也高了,軍供站還有地方政府的經濟補助,鐵路線上的飲食保障較過去有了巨大的變化。從2000年開始,湯文亮就發(fā)現(xiàn)軍供站的伙食不僅吃得飽了,還吃得越來越好,每餐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飯打半碗”的經驗沒了用武之地。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加快了西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西部地區(qū)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1.58萬億元提升到2012年的11.39萬億元,年均增速12.4%。同期,地方財政收入從1029億元增加到12763億元,年均增長21.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自2007年起連續(xù)6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能源資源加工利用、裝備制造、旅游、農牧業(yè)等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自我發(fā)展能力不斷增強。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官兵運輸途中的“吃”又發(fā)生新變化。
今年夏天,某部抵達西寧某配置地域時已臨近飯點,炊事班的裝備還緊固在平板上,無法第一時間展開,部隊組織卸載,至少需要2個小時才能完成。一通電話打到西寧軍代處,55分鐘后軍代表帶著軍供站的兩輛配送車,將可口的“外賣”送上門。除了標準的四菜一湯,每人增加100克牛肉,飯后還有新鮮水果和綠豆湯。
“以前是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現(xiàn)在是要吃出健康、吃出戰(zhàn)斗力?!睖牧琳f,近年來軍代處進行了就餐由定點靜態(tài)保障到區(qū)域動態(tài)保障的探索,官兵在站臺,或是在一定距離之外,軍供站都可以送餐上門,并且軍供站會通過保障對象的實際情況和當天的氣候條件等,合理調整食譜。比如,當天保障部隊要執(zhí)行遠程投送任務,而當時平均氣溫較高,戰(zhàn)士能量消耗較大,他們就特意增加了牛肉等高能量以及綠豆湯、瓜果等防中暑的食物。
前不久,湯文亮所在軍代處又對運輸中的“吃”做出新的嘗試:對一些執(zhí)行特殊任務的軍列加掛餐車,配備炊事員,實現(xiàn)不停車就能吃上熱乎飯菜,大大節(jié)省軍事運輸?shù)臅r間。
不僅是“吃”的內容有變化,而且“吃”的環(huán)境也有了很大改變。
1984年,西寧至格爾木鐵路通車。年底,湯文亮在格爾木站組織出藏老兵乘車返鄉(xiāng),由于還沒到發(fā)車時間,大家計劃在軍供站用餐休整。
一進軍供站,所有人都傻了眼:食堂破破爛爛,窗戶玻璃大多損壞,寒風直往里鉆,就餐設施極其簡單,幾個鐵桶裝菜,幾張圓桌當餐桌,沒有保溫保暖設施,菜一裝盆就涼了一半。這樣的保障條件,讓湯文亮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
30多年來,他和戰(zhàn)友們一直為過路官兵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而努力著。每年年底,軍代處都會組織鐵路局(公司)、軍供站開碰頭會,共同出謀劃策搞建設,在軍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現(xiàn)代化餐廳在高原各個軍供站落成。
今年,湯文亮隨陸軍某部還是到同一個軍供站就餐。就餐環(huán)境大不一樣——餐廳內明亮整潔,中間的保溫餐盒裝盛著可口的飯菜,兩側整齊地排放著現(xiàn)代化簡約的桌椅。軍供站內還設有臨時休息用房,房間里有空調有熱水器,吃完飯官兵還可以洗漱休息。
回想幾十年來的變化,湯文亮感慨萬千:“這得益于國家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飛躍,得益于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有國富民強這個堅強的基石,鐵路軍事運輸建設水平必將邁上更高的臺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