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社會主流輿論唱響雷鋒精神之時,網上也不時冒出一些質疑雷鋒精神的雜音擾亂視聽。一方面,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并不一概反對質疑,但一切質疑都應該是出于善意和實事求是。另一方面,雷鋒能在半個世紀以來成為他人乃至整個社會學習的榜樣,必定有著其堅實的道德根基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有些人之所以質疑雷鋒精神,也許是出于新奇,沒想到雷鋒竟是如此一個有血有肉的時尚年輕人;也許是出于誤解,畢竟雷鋒距離他們生活的年代久遠,他們對此感到陌生,因而不太相信;也許是出于怯懦和自私,他們通過質疑雷鋒精神中,可以為自己的自私冷漠找到了托詞和底氣。不論如何,一個社會要健康有序發(fā)展,一個國家要實現文明興盛,必須弘揚先進的價值導向和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不能因為理解不到位就否認道德楷模的存在價值。
首先,要進一步挖掘雷鋒精神的寶貴價值。精神世界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并不是單純物質發(fā)展可以解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和發(fā)展好這個家園,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性,毫不亞于經濟建設的重要性,而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規(guī)則性倡導,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幸福與和諧。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們需要更加真誠地弘揚雷鋒精神。近半個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在大江南北廣為傳揚、深入人心,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重要的思想保證。在實行改革開放的今天,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意識日益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正確處理價值取向和價值導向的關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雷鋒精神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閃爍著社會主義的道德光輝,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建設美好社會、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依然代表著社會的道德理想。弘揚雷鋒精神,要把其精神內核和正能量更好地傳遞給社會,積極弘揚雷鋒精神,切實解決當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
其次,要賦予弘揚雷鋒精神新的時代視角。雷鋒精神從來就不是一種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條,而是堅持把體現民族傳統(tǒng)、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融入其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精神標桿,是跨越世紀的寶貴財富。推進雷鋒精神時代化,包括從新的實際出發(fā),注重內容的層次性,實現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有機結合。只有根據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繼承雷鋒精神的核心價值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才能體現先進性要求,引導人們的道德行為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推進雷鋒精神時代化,既有內容的時代化,又有形式的時代化。要在總結和繼承長期以來學雷鋒活動好做法、好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和形式。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語言,用適合當今社會的表達方式,更好地學習實踐雷鋒精神。要把學雷鋒活動與新興公益活動有效結合起來,積極倡導扶貧幫困、慈善捐贈、捐學助老等活動,增強學雷鋒活動的時代感;充分發(fā)揮好“志愿者服務”等活動載體的作用,通過這一有利于吸引群眾廣泛參與而又特色鮮明、簡單易行的新載體,不斷增強學雷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任何崇高的精神,都是它所處時代的產物,也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再次,要建立健全學雷鋒常態(tài)化的制度機制。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最關鍵的是要使這項活動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要把學雷鋒活動自覺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體現到經濟社會建設各領域,使學雷鋒活動成為一項經常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各方面廣泛參與的學雷鋒活動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協(xié)調推進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工作格局。要堅持適當的集中教育與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形成科學、完善的學雷鋒活動長效機制,切實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
(西安政治學院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