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諸島歸屬的歷史與法理依據(jù)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先民便從廣東的“徐聞、合浦”港口出發(fā),前往南?;顒?,進行開發(fā)。由“徐聞、合浦”到南海各島皆有“針路”可達(相當于今天的交通圖),南海諸島的許多島嶼最早就是由中國先民發(fā)現(xiàn)、命名和開發(fā)的。據(jù)李長傅《南洋華僑史》稱,早在唐代以前,就有華人在南洋一帶開疆辟土,休養(yǎng)生息。當?shù)厝朔Q他們?yōu)椤疤迫恕?,可見華人移植南洋,至遲始于唐代。及至鄭和下西洋時,華人在南洋的勢力已甚盛。有資料記載,南海諸島在唐代就已列入中國的版圖。明代也將南海納入行政管轄,派官員去巡視。鄭和七下西洋,其中一項任務(wù)就是巡視南海諸島,也就是今天國際法意義上的宣示主權(quán)。
至于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關(guān)系,明代張燮在《東西洋考》卷3《下港》中就有華人聚居?xùn)|南亞一帶的描述。此外,位于加里曼丹島北岸的“文萊國”國王,曾于唐總章二年(669年)遣使入唐,與唐朝建立外交關(guān)系。
以上史料表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發(fā)展外交關(guān)系,以及華人移居南洋,至遲始于唐代。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趙汝適的《諸番志》,元人汪大淵的《島夷志略》,明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嚴從簡的《殊域周咨錄》、黃省曾的《西洋朝貢典錄》等著作,對唐宋元明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關(guān)系皆有記述。
據(jù)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卷上《爪哇國》記載,早在北宋淳化年間(990年~994年),爪哇國王(今印度尼西亞)便對宋朝推行“王道”深表認同,并主動遣使前來朝貢。不過,由于宋朝的對外政策因過分強調(diào)“德”(王道)而忽略“威”(武力),不僅北方不斷遭受外族侵入,而且無暇顧及與東南亞各國的外交關(guān)系。至南宋時期,高宗試圖與真臘、爪哇等東南亞國家建立關(guān)系,但沒有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yīng)。元朝建立后,其外交政策一改前朝,過分強調(diào)威而不重視德。特別是忽必烈統(tǒng)治中國后,屢屢耀武海外,要求東南亞各國“臣服”。這種依恃武力的單邊政策遭到東南亞各國拒絕后,又頻頻對安南、占城、日本和爪哇用兵,但最后皆以失敗告終。
明朝統(tǒng)治者吸取了宋朝只重德不重威和元朝只重威而不重德的失敗教訓(xùn),采取德威并重的對外政策,結(jié)果與東南亞各國維持了長達150多年的友好邦交(即朝貢關(guān)系)。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交往,明朝的對外政策是最為成功的,其中許多經(jīng)驗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至于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來到南海區(qū)域,則是明朝末年的事,先是荷蘭、葡萄牙人,隨后是英殖民主義者仗其船堅炮利,把南海諸島占為己有。二戰(zhàn)中日本取代歐美列強勢力侵占了南海諸島。戰(zhàn)后由中國政府收回,派出軍艦、官員,將南海歸入廣東省管轄。在國際法上,這種行為就是行使主權(quán)的表示。當時,周邊的國家沒有提出異議。1958年,中國政府發(fā)表領(lǐng)海聲明時曾明確宣告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對此,越南范文同總理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