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長留良將名”
■張來貴
朋友,你知道《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的作者是誰嗎?你又知道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樹葉訓令”是誰起草的嗎?他就是開國上將朱良才。
有詩寫道:“湘南烽火照丹心,井岡筆墨寫風云。黃洋界上炮聲震,湘江岸邊鐵骨錚。授勛未忘蒼生苦,讓位猶存赤子情。八十九載春秋過,青史長留良將名?!边@首詩高度概括了朱良才的一生。毛澤東評價他“軍事上過硬,政治上合格”,是“軍之良才”;周恩來表揚他“思想開明”;鄧小平稱贊他“顧全大局”。
1928年,朱良才參加湘南起義后隨朱德上井岡山。在革命生涯里,朱良才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在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朱良才積極倡導并組織開展模范黨支部和殺敵立功運動;及時總結(jié)和宣傳“狼牙山五壯士”“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等先進典型,運用英雄模范來激勵官兵不怕犧牲、英勇戰(zhàn)斗。
1942年春,由于日軍的殘酷“掃蕩”和連年的旱災,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軍民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老百姓只能以樹葉果腹,一些部隊也采食樹葉。為了不與民爭食,朱良才征得聶榮臻同意,起草了一份可以說是世界軍事史上獨一無二的命令,即“不與民爭樹葉”的政治訓令,要求全區(qū)所有部隊,將村莊周圍15里以內(nèi)的樹葉,全部讓給老百姓,部隊到遠離村莊的無人區(qū)采摘樹葉充饑。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樹葉訓令”使軍民魚水情更加深厚。
1955年,朱良才任北京軍區(qū)政委。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然而傷痛纏著他,常使他不得不放下工作。他決定主動退下來,讓年富力強的同志接替自己。他對同為老紅軍的妻子李開芬說:“咱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革命幸存者,為了黨的事業(yè)有什么不能退的。主動讓位這個頭,我?guī)Ф??!?/p>
朱良才之所以具有較高的威望,講話讓人信服,離不開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作風。他遵守紀律,廉潔奉公,從不利用職權(quán)謀取私利。他對家人約法三章:公家的便宜,一絲一毫都不能占;他的汽車,家屬小孩都不能坐;在外,誰也不許打著他的旗號搞特殊化。他從不插手子女的入黨、提干和工作安排,經(jīng)常對他們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你們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搞特殊,不能靠父輩的功祿生活,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為人民建功立業(yè)?!?/p>
碑不自立,名由人傳。共產(chǎn)黨人、革命軍人應像朱良才那樣,不計名利得失,只為黨的利益;加強黨性錘煉,砥礪政治本色。唯有如此,才能把崇高品格立在官兵心中,把革命精神傳給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