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fā)布:2020-07-23 14:28:02
東北太重要了。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就意識到,“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吉林考察,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第八次上東北。考察首日,他來到有著“關東門戶”和“東北糧倉”之稱的四平。在這個昔日兵家必爭之地,總書記的戰(zhàn)略考量意味深長。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吉林考察
△習近平吉林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圖
“中國飯碗”:黑土地上的牽掛
習近平在吉林四平考察的第一站,是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chǎn)基地核心示范區(qū)。之所以選擇在這里大量種植玉米,源于梨樹縣獨特的地理位置。緯度高、光照足、氣候濕潤,再加上肥沃的黑土,梨樹縣有了“黃金玉米帶”的美譽。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chǎn)基地。(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7月的玉米處于揚花階段。(總臺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習近平在這里重點了解糧食生產(chǎn)、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習近平說,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你們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不僅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起到防風蝕水蝕和保墑等作用,這種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要保護好我們的黑土地
綠色、黃色、黑色,交織成中國東北最美的底色。2018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建三江考察時就曾指出,要加快綠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
△萬畝田疇,生機勃勃。(總臺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由于保護不及時、耕作不合理,梨樹縣黑土厚度曾在30年里減少了近40厘米。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李保國教授和相關科研院所在這里聯(lián)合攻關,最終開創(chuàng)了梨樹模式:以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為核心,為越來越薄的黑土層披上“棉被”,讓黑土地重新煥發(fā)生機。
△秸稈留在農(nóng)田不僅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決了秸稈焚燒導致的環(huán)境問題。(資料圖)
△黑鈣土、草甸土和黑土均是適宜玉米種植的土壤。(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梨樹模式帶來了改善土地、保護環(huán)境、提高效益的綜合效應。這個基地今年預計玉米產(chǎn)量為15億斤,農(nóng)民收益增加2500余萬元。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前年在建三江,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zhàn),越要穩(wěn)住農(nóng)業(yè),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四平看糧,意味深長。
△梨樹模式讓玉米畝產(chǎn)量從2007年的650公斤提高到現(xiàn)在800公斤以上。(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