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掛帥出征,以實干精神推動全面改革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習近平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后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成立,仍由習近平掛帥。
習近平領銜的,還有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等。
一位參與改革決策的人士說,新一輪改革強化了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這有利于破除“中梗阻”。
“習近平領導多個小組,接觸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實際工作者和一線領導者,和他們面對面討論,了解到更多實際情況,從而讓決策更加‘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边@位人士說。
權威人士透露,總書記認真審閱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親筆修改。
許多重大改革舉措由習近平本人拍板。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提的一直是“基礎性作用”。討論時,有人認為新提法跨越太大,建議暫緩,最后是習近平拍板定論,實現了重大理論突破。
參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一位學者回憶說:“沒有習近平下決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難以出來的。”
13億多中國人的身份長期被戶籍制度分隔在城鄉(xiāng)兩端。習近平率領發(fā)起史無前例的戶籍改革,統(tǒng)一城鄉(xiāng)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yè)戶口與非農業(yè)戶口的性質區(qū)分,為城鄉(xiāng)一體化打開大門。
國企改革被認為是重中之重和難中之難。習近平把混合所有制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使亟待提高效率的國企加速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時,他鼓勵民營企業(yè)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
在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多年的基礎上,習近平敏銳抓住重大時機,推動出臺全面兩孩政策,在關鍵節(jié)點改善中國人口結構,受到全社會廣泛贊譽。
公款吃喝浪費的積弊,被很多人認為是無法解決的難題。習近平倡導制度建設和機制改革,在不長的時間里遏止住了這一歪風。
在中國的生態(tài)屏障秦嶺,官商勾結,濫蓋別墅,違背綠色發(fā)展理念。習近平親自督戰(zhàn),多次批示,劍指利益固化藩籬和官僚主義惡疾。
習近平說:“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獻身的時候,我們都要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p>
習近平經常對干部們講:“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這個比喻講的是改革要看準目標、真抓實干、鍥而不舍。
中共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間,習近平到基層考察50次、累計151天,這既是對改革的訪查和調研,又是對改革的宣講和推動。
在習近平帶頭“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鼓舞下,許多大膽的改革在基層開展起來。
西南交通大學的管理者們正在進行一項創(chuàng)新試驗:讓科研人員享有部分職務發(fā)明的專利權,而之前所有專利只屬于單位。如果說40年前小崗村“包產到戶”的突破,解決了農民吃不飽飯的難題,那么西南交大的嘗試,則是在探索進一步釋放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
6年來,改革在各個領域扎實推進,不斷突破:
——立足經濟新常態(tài)的判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fā)展;
——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確保實現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把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確定為新時代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并著力實施,中國向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加速邁進;
——掀起大規(guī)?!胺锤L暴”,從“膠著狀態(tài)”到形成“壓倒性態(tài)勢”,這既是改革一部分,也為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造條件;
——集中推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投一石而激千層浪的重大改革舉措”;
——成立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這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推動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
——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推進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
——改變意識形態(tài)管理薄弱的局面,加強了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力;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促進經濟發(fā)展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huán),夯實人民的獲得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以改革促進公平正義;
——建設美麗中國,推動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實現跨越式突破;
——領導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完成中國軍隊徹底重塑;
……
中共十八大后5年間,中國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158項改革舉措。
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吹響改革再出發(fā)號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p>
一年里,從南海到長江,從山東到東北,從深圳到上海,習近平風塵仆仆,馬不停蹄,都在部署改革新政,指揮對外開放。
庫恩認為,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來,中國共產黨加快推進各領域改革,“強勢反腐是改革,依法治國是改革,脫貧攻堅是改革,重組軍隊是改革,黨政機構改革也是一項重大改革。”他說,作為改革者,習近平留下的最大印記是他推動改革的廣闊度和全面性。
施芝鴻說,在新時代,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guī)律性認識的把握,比改革開放以來任何時期都更加全面。改革正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
王珺說,習近平面對新的時代形勢和課題,作出包括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重大改變等一系列新判斷,構建起改革開放的一整套新范式和新秩序,以排山倒海之勢推進“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在解決以前難以解決的許多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四、老百姓關心什么,就改革什么
習近平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他表示:“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p>
民眾最直接的福祉感受來自收入的不斷增長。6年中,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
10月1日起,根據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又一項惠及上班族的紅利以“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形式出臺。
2.8億農民工也嘗到改革甜頭,中等收入人群中有了他們的身影。
“95后”鄒彬是其中一員。他中學肄業(yè)就在建筑工地當學徒。2015年,他代表中國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比賽獲優(yōu)勝獎,也成了世界500強企業(yè)中建集團旗下一名項目質量管理員,還組建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工作室。今年,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的建議。
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戰(zhàn)略也收效顯著。過去6年來,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約7000萬,超過法國人口。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說,脫貧是人類一直以來面對的核心挑戰(zhàn),但直到最近都還只是“烏托邦”,是中國讓這個夢想正變?yōu)楝F實。
習近平還把社會養(yǎng)老保險覆蓋至9億多人,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至13億多人。
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最近引起關注。影片講述中國癌癥患者用藥難的困境。改革正使這一幕逐漸成為歷史。
2018年5月,中國政府先后取消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抗癌藥將實現“零關稅”。相關部門正陸續(xù)啟動抗癌藥品國家集中采購、醫(yī)保準入談判。
習近平的改革雄心還包括打造一個生機勃勃的商業(yè)環(huán)境,讓在中國的所有生意都做得更加容易。
在10月底發(fā)布的世界銀行營商環(huán)境報告中,中國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位列第46,為報告發(fā)布以來中國最好名次。
《上海美國商會2018年中國商業(yè)報告》顯示,83%的受訪制造業(yè)企業(yè)和81%的零售業(yè)企業(yè)實現盈利,57.7%的企業(yè)表示其在華營收增速高于其全球市場水平,61.6%的企業(yè)將增加在華投資。
民營經濟發(fā)展進入新階段。在世界500強企業(yè)中,中國民企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