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亚洲,国产色视频无码网站www色视频,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毛片,99成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免费爱在线观看视频,五月丁香六月缴情人


軍轉干部:是財富不是包袱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作者:楊學娟責任編輯:王俊
2017-03-03 02:25

“我也是一名軍轉干部”

1950年,《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政務院關于人民解放軍1950年的復員工作的決定》頒布下發(fā),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復員工作開始。據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近440萬名軍隊干部轉業(yè)地方。

回顧歷史,17萬解放軍官兵“鑄劍為犁”開發(fā)大西北、10萬官兵轉戰(zhàn)北大荒、3萬余名轉業(yè)官兵參加大慶石油會戰(zhàn)、51萬名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yè)……大批軍隊干部或解甲歸田、屯墾戍邊,或充實到地方各級黨政機關,或轉戰(zhàn)到工業(yè)、農業(yè)、文化、體育、商貿等各個領域。時至今日,在治國理政的干部隊伍中,在搏擊商海的精英中,在科研戰(zhàn)線的領軍人物中,在文化藝術界先鋒中,到處可見軍轉干部的身影。

2014年,習主席在接見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代表時表示:見到大家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我也是一名軍轉干部。官方資料顯示,1979-1982年,習近平曾擔任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是一名現役軍官,后轉業(yè)到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

查閱在網上公開的簡歷,不難發(fā)現,我國很多高級官員是軍轉干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長趙洪祝,曾在解放軍原總后勤部內蒙古扎蘭屯軍馬場工作,擔任政治處主任。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志軍曾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擔任技師。被媒體多次報道的中央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曾服役21年,參加過著名的華北某地軍事演習和建國35周年大閱兵等重大活動。

在其他社會領域,也不乏軍轉干部的杰出代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莫言,1976年入伍,歷任戰(zhàn)士、班長、教員、干事、創(chuàng)作員等職。1997年,莫言轉業(yè)到《檢察日報》社工作,他曾說:“部隊永遠是我的家!”

因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而為人熟知的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也有10年的軍旅生涯?!拔耶數氖潜环Q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工程兵。人是不能夠忘本的,我現在所交的朋友,絕大多數都是軍人。”二月河認為部隊是學校,奠定了自己的世界觀基礎,培養(yǎng)了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意志。

“一面刻著軍隊,一面刻著家國”

脫下軍裝,融入社會,大多數軍轉干部將軍旅過往深留心底。普通人對他們的認知,更多來自朝夕相處、耳聞目睹。

西安市新城區(qū)韓森寨街道咸東社區(qū)的居民們,有事都習慣“使喚”一名民警,他叫汪勇,轉業(yè)前服役17年。起初,咸東社區(qū)很多商戶都不怎么待見這個嘮叨多事的民警,還給他起了個“汪長老”的外號。

多年來,在社區(qū)片警崗位上的敬業(yè)職守,讓汪勇走進了群眾心里?!捌鋵嵥傻木褪且恍┓辣I、治安、辦證等生活中的瑣碎事。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工作,卻能看出他的人品和熱心。”一位社區(qū)居民說。2013年,汪勇榮獲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次年被表彰為“全國模范軍轉干部”。2015年,汪勇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并先后在多地巡回演講。

在云南怒江州貢山縣普拉底鄉(xiāng),少數民族群眾一直記得一位可親的大姐,她叫馬永俐。自主擇業(yè)后應聘到太平洋證券公司,馬永俐從普通員工成長為黨群工作部總經理,擔負起公司的對口扶貧任務。她先后8次深入到普拉底鄉(xiāng)落實扶貧項目,籌資修路、捐資助學、加強鄉(xiāng)村黨建。2011年,她因車禍殉職在扶貧路上,當地干部群眾自發(fā)在怒江沿途尋找她的遺體,受到她資助的學生們哭著用稚嫩的文字圖畫寄托思念。2012年,馬永俐被追授為“全國模范軍轉干部”。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石橋鄉(xiāng)平陵村,軍轉干部何瑞生在村民中聲望很高。2001年自主擇業(yè)回鄉(xiāng),他帶領村民致富,捐資助學,扶殘助殘,還出資將千畝廢棄窯坑治理成村民的生態(tài)公園。村里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河北梆子和老調劇團,也由何瑞生出資支持。2014年,他高票當選村官,獲評“全國模范軍轉干部”。

自1986年以來,國家共舉辦了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受表彰的1077名模范軍轉干部來自各行各業(yè),基本都在基層和一線崗位。他們響應號召,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崗位上繼續(xù)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他們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廣泛的尊重和信任。

有人說,軍人是一塊勵志石,一面刻著忠誠,一面刻著奉獻。來自于人民,又回歸于人民,軍轉干部也是一塊勵志石,“一面刻著軍隊,一面刻著家國”。

(作者系《中國退役軍人》雜志編輯)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