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他眼中淚光閃爍——
堅持夢想不言棄
■李曉龍
主人公說
“即便是不穿軍裝,能在部隊工作,也算是‘此生無憾’啦?!?/strong>
身高1米78,體重80公斤,身材健碩,目光堅毅,乍一看,不像是坐在辦公室里搞研究的科研人員,倒像是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
他叫王全,空軍航空醫(yī)學研究所某研究室文職人員。當問及為何踏進文職人員隊伍時,他把所有的理由歸結于3個字:軍旅夢。
高中畢業(yè)軍校落榜,大學期間參軍未遂……因種種原因,從小夢想當兵的王全與軍營多次失之交臂。2008年,當看到空軍航空醫(yī)學研究所招聘文職人員的通知后,剛剛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yè)的他毫不猶豫地報名應聘,按他的話說,“即便是不穿軍裝,能在部隊工作,也算是‘此生無憾’啦?!?/p>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初到研究所,學習體能訓練專業(yè)的他因找不準切入點,屢屢選題失敗。再加之他所在研究室承擔著重要科研任務,巨大的工作負荷、枯燥的套路模式,讓他萌生退意。
某夜,王全撥通電話,將自己入職以來心中的苦悶、焦慮以及準備辭職的決定,一股腦地講給父親。沉默半晌,父親問道:“當初你走進軍營的豪言壯語去哪兒了?”
父親這一問,如同當頭一棒將他打醒。“只要努力鉆研、不懈奮斗,一定會在軍營找到自己價值所在。”回憶起那段迷失方向的日子,王全感覺依舊歷歷在目,“很慶幸當初沒有一時頭腦發(fā)熱而離開部隊,否則我會后悔一輩子!”
及時調整狀態(tài)的王全,在科室領導與同事的幫助下,巧妙地在科研試驗中引入體能指標,優(yōu)化了抗荷體能訓練方法,得到部隊飛行員的高度認可。
“小試牛刀”收獲點贊,王全重拾信心,對自己的事業(yè)也多了幾分熱愛與期待。
2011年11月,研究所成立科研試驗隊,王全主動請纓隨隊赴西藏展開航空醫(yī)學科研訓練保障研究。在海拔3800米、含氧量低于內地三分之一的雪域高原,怎么練、練什么、練多少才能既保持飛行員的抗荷能力又避免高原病和運動傷,成為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經反復論證研究,他們使“高原抗荷專項體能訓練”變成現(xiàn)實。
然而,王全并不滿足于此。一份訓練方案的制訂,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帶來更直觀的判斷。于是,他又多了一個身份——受試者。從富氧環(huán)境下每周2次的大強度力量訓練,到戶外低氧環(huán)境下每周3次10公里耐力訓練……他都逐一接受試驗。主觀感受加客觀數(shù)據(jù),使訓練方案更科學,更合理。
在大家的協(xié)力攻關下,這項課題最終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面對這份飽含著自己心血與汗水的榮譽,王全的眼中淚光閃爍:“歷經高原風霜的三個月,痛并快樂著,為夢想全力以赴的過程,恰恰也是成長成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