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感言
兵之初,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不論以前有過怎樣的經(jīng)歷,取得多大的榮譽,走進軍營,一切從“零”開始。面對新的挑戰(zhàn),要敢于摔打自己,磨練自己,銳意進取,這樣才能奮勇前行,建功立業(yè),贏得屬于軍人的獨特光榮,奏響生命中最美的樂章。
我叫李想,身邊的戰(zhàn)友們都說我的名頭很“響”,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我的頭上頂著一個令人仰慕的“光環(huán)”:北大碩士研究生。
今年夏天,我獲得北京大學哲學、經(jīng)濟學雙學士學位,因品學兼優(yōu),從眾多同學中脫穎而出,被直接保送就讀北大法律碩士。但讓“眼紅”的伙伴們沒想到的是:在保留學籍之后,我報名參軍了。
很多朋友說我“犯二”,覺得我浪費青春。我心里卻像明鏡似的:我一點兒也不“二”,只是他們不理解我而已。燕園四年苦讀,學識墊高了我的眼界。博覽群書,思接千古,讓我有了自己的見解:知識,不等于能力;教室中所得,遠不及訓練場上所悟!
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我有了自己的前行方向:入伍當兵,到那火熱的軍營,烙一身古銅、拿一張浸透汗水的“戰(zhàn)士文憑”!
揮別象牙塔,從安靜舒適的課堂,轉(zhuǎn)戰(zhàn)硝煙味兒十足的實戰(zhàn)化訓練場,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要想從部隊這所大學校順利拿到一張合格的“戰(zhàn)士文憑”,絕非易事。說實話,一開始,我確實不適應。新訓生活重復單調(diào),白天是高強度的訓練,晚上一堆人擠在一間宿舍,連個人自由空間都沒有……這對于習慣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我來說,是一種沖擊,也是一種落差。
這沖擊、這落差,讓我的腦子里一度出現(xiàn)兩個軍營:理想中的軍營和現(xiàn)實的軍營。其時,我難受極了:我是沖著理想的軍營而來,而擺在我面前的,卻是我不想接受的現(xiàn)實軍營!
教導員楊捷雄看出了我的心事,他告訴我:“肌膚受苦,是一種磨礪;思想受煎熬,更是一種歷練,面對你不想做的,學著說服自己去做,這就是歷練;面對你不想接受的,你戰(zhàn)勝自己,學著去接受,這就是成長!”
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在靈魂深處竊笑自己:“渴望歷練成長,為何當歷練真正來到面前時,你卻排斥?”
自覺接受歷練,我把日常作風、軍人素養(yǎng)、內(nèi)務秩序、訓練科目等等,都當成是“必修課”,平時事事處處全力以赴,力爭“滿分”。
為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我拼命練習;為了記牢條令條例,熄燈后,我借著手電、捧著書本反復地默記;戰(zhàn)術(shù)動作訓練,我一遍遍地練;體能鍛煉,每晚睡前堅持做50個夾臂俯臥撐、80個深蹲、60個仰臥起坐……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不久,我被評為內(nèi)務和隊列標兵,體能全部達標,并被大家推選為副班長。
幾門“必修課”,我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學分”,讓我越來越陽光,也越來越堅信:不久的將來,我一定能憑汗水和努力,贏得屬于自己的那張“戰(zhàn)士文憑”?。ㄍ趵蛭恼恚?/p>
作者:東海艦隊某訓練基地學兵四大隊新兵 李 想
(《解放軍報》2015年11月16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