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冒滴漏”如何堵
執(zhí)紀監(jiān)督只緊不松,制度籠子越扎越牢
敲開已脫貧戶馮濟菊家的門,洪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楊曉華這次是帶著問題線索而來。
年初的一輪排查,發(fā)現馮濟菊家的扶貧檔案不夠精細。這次回頭看,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冒了出來:馮濟菊在外務工的兒子得了重病辭工回家,斷了這條主要收入來源,全家有返貧隱憂。楊曉華隨即叮囑鄉(xiāng)村干部跟進解決,并不忘提醒——下回檢查若問題依舊,將就此問責。
這是今年以來洪江市開展的第二輪拉網式問題大篩查。5名市領導率隊,帶著問題清單按圖索驥,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啟動問責程序。洪江市扶貧領域執(zhí)紀問責年活動始于2016年,第一次督查問責了80名干部,用楊曉華的話來說,“一開頭就有了火藥味?!?/p>
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如何嚴防扶貧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管住資金使用中的“雁過拔毛”,各地執(zhí)紀監(jiān)督的發(fā)條越擰越緊。
在甘肅隴西,涉及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排查被列入優(yōu)先級,實行“三個一律”:凡是涉及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一律全批閱、零暫存;凡是涉及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一律進行初核;凡是反映集中的問題,一律掛牌督辦、限時辦結。“去年扶貧領域立案79件,占到了全縣立案總數的60%?!笨h紀委副書記王小明說。
隴西縣什川鎮(zhèn)新莊村,村部的公示欄上張貼著全村黃芩種植的項目補貼資金情況——到村項目資金常態(tài)化公示,村里人早已不覺得新鮮?!盀榱俗岉椖抠Y金公示更加規(guī)范,縣里對公示形式和內容進行統(tǒng)一設計,目的就是讓公示更有效、更管用?!毙毂罂普f。
緊盯關鍵點,把控風險源,用長效機制預防扶貧領域的“微腐敗”,制度建設的籠子越扎越牢。
危房改造項目一度是“雁過拔毛”式腐敗的重災區(qū)。在甘肅省渭源縣麻家集鎮(zhèn),鎮(zhèn)黨委組織人員開發(fā)具有數據收集和分析功能的綜合管理平臺應用軟件,實現了對每一個建房農戶的可視化管理。“鎮(zhèn)上能實時查看新建房分布情況和實施情況,基本杜絕了項目落實不到位、虛報進度、套取補貼等問題的發(fā)生。”鎮(zhèn)黨委相關負責人說。
將全市低保戶名單錄入系統(tǒng),疑似線索隨即彈出:干部親屬拿低保,有房有車戶拿低?!髷祿葘ο?,問題難以遁形。洪江市紀委的這套“互聯網+監(jiān)督”信息系統(tǒng),如今已成了湖南省各級紀委的“標配”。截至今年5月初,湖南省“互聯網+監(jiān)督”平臺共收到投訴舉報4170件,受理4045件,查實724件,涉及資金6559.7萬元。
(《人民日報》2018年07月1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