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孫智英 發(fā)布:2025-05-09 08:12:17
用強軍故事激發(fā)青春力量
——西藏軍區(qū)開展“標兵進校園”活動見聞
■鄭筱 陳瑋靖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劉大輝
重慶華渝實驗學校師生正在聆聽標兵作報告。
巡講標兵為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學生簽名。
張正國執(zhí)行飛行任務。
巡講標兵與學生代表進行交流。
西藏軍區(qū)官兵在海拔5592米的哨所執(zhí)勤。
鄧建偉到駐地村落巡診。
三尺講臺連接邊關風雪,奮斗故事砥礪少年壯志。
春末夏初,西藏軍區(qū)組織“固邊穩(wěn)藏標兵”赴重慶八中宏帆中學、重慶華渝實驗學校、成都七中八一學校、拉薩八一學校等中小學開展國防教育活動。雪域長空的苦練精飛、國際賽場的熱血比拼……一個個承載初心使命的標兵事跡,在校園里掀起一股愛國強軍熱潮。
本期“視點”,讓我們一同走進活動現(xiàn)場,傾聽來自邊防一線官兵代表的故事,共同感受熾熱的家國情懷和昂揚的精神力量。
特級飛行員走上中學講臺
長江之畔,山城重慶。四月的陽光透過片片梧桐灑向美麗的校園。
重慶八中宏帆中學操場上,西藏軍區(qū)“固邊穩(wěn)藏標兵”、某旅特級飛行員張正國拿著一張西藏地形圖穩(wěn)步走上講臺,臺下的學生不自覺跟著挺直了脊背。
“離地三尺,性命攸關,一桿在手,責任如山?!睆堈龂鴮⒌貓D緩緩展開,講起那次飛越谷地的驚險經(jīng)歷,“機組奉命執(zhí)行某項高難度任務,剛接近一處山口,云層突變,完全遮蔽視野,在不到1000米長的山谷內(nèi),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山。我們綜合儀表數(shù)據(jù)和地圖資料判定位置后毅然向上攀升,最終有驚無險地穿越云障,飛出山谷?!?/p>
大屏幕上的畫面隨著張正國的講述不斷變換,山口、云層、谷地……師生們不時為這名高原陸航飛行員捏一把汗。
“國家和人民哪里需要,我們的航跡就飛到哪里?!苯衲瓿酰鞑厝湛t定日縣突發(fā)6.8級地震,張正國和戰(zhàn)友們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行動,1小時抵達震中地區(qū),在缺少氣象資料情況下,自主實施野外起降,相繼完成空中偵察、物資投送、傷員轉運等任務,架起了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空中救援通道。
在重慶華渝實驗學校,當張正國展示直升機懸停震中災區(qū)的照片時,學生范嘉朗突然舉手提問:“叔叔,面對災情險情,您怕不怕?”“怕,但當時想的更多的,是在災區(qū)人民最需要時,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群眾做點事情?!蹦泻Ⅻc了點頭,朝張正國敬了一個標準的少先隊隊禮。
該校校長封雷表示,國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標兵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軍人的使命擔當和衛(wèi)國戍邊精神?!拔覀儗⒁源藶槠鯔C,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的形式和內(nèi)容,讓國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為實現(xiàn)強國夢、強軍夢貢獻力量?!?/p>
“今后,我要將戍邊英雄的先進事跡帶入課堂。”華渝實驗學校教師胡波說,“標兵的授課啟發(fā)我,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睆堈龂墓适律鷦诱宫F(xiàn)了新時代邊防軍人的風采,沿著他向戰(zhàn)而飛、聞令而動的航跡,青少年學生正不斷汲取拔節(jié)向上的力量。
高原軍醫(yī)講述軍民一家親
1枚、2枚、3枚、4枚……4月15日,穿著筆挺軍裝的西藏軍區(qū)某團軍醫(yī)鄧建偉,走上拉薩八一學校的講臺,胸前亮閃閃的獎章,瞬間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球。這些獎章記錄了鄧建偉扎根邊防14年、巡診駐地30余個自然村落的故事,更是軍民一家親的生動見證。
“同學們看,這是我獲得的第一枚獎章?!编嚱▊ナ种械莫務路褐鴾貪櫟墓鉂伞kS后,他給同學們講起這枚獎章背后的故事。
2013年秋,鄧建偉和戰(zhàn)友跟隨門巴族老阿爸次仁穿越螞蟥溝前往村落巡診。剛抵達村寨,他們就遇到一個棘手病例:病人突發(fā)癲癇從高臺墜落,頭部受傷,大量出血。鄧建偉和戰(zhàn)友立即對其消毒止血、縫合傷口,共計縫合97針,終于使病人脫離危險……
巡診送藥2000余次,救治中毒、高原肺水腫等急癥患者數(shù)百人,培訓220余名鄉(xiāng)村“健康觀察員”。同這些數(shù)據(jù)一同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還有一張照片:一名藏族兒童緊緊摟住鄧建偉的脖子,那是2018年鄧建偉自籌5萬元將急性血友病患兒轉運至成都救治的場景。
五年級學生頓珠舉手問道:“您害怕過嗎?”“軍醫(yī)的使命就是與死神賽跑,群眾的生命高于一切!”鄧建偉語氣堅定。
漫漫巡診路,拳拳愛民情。這些年,鄧建偉和戰(zhàn)友編寫分發(fā)就醫(yī)手冊2000余冊,調(diào)查摸排出10余種地區(qū)常見疾病。鄧建偉帶領的醫(yī)療小分隊,不僅解群眾所急,還送去精神禮包。他受聘擔任村黨支部黨建指導員和小學課外輔導員,結合巡診時機將國防教育課堂搬到義診現(xiàn)場,宣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民族團結和邊防政策,拉近醫(yī)患關系的同時,共話守邊戍邊職責。
真心付出換來暖心回報。每次去村莊,村民們總是親切地稱呼鄧建偉和戰(zhàn)友“安吉拉(藏語,意為好醫(yī)生)”;每次碰到學生,孩子們總是向他們敬軍禮,大聲喊著“金珠瑪米亞古都(藏語,意為解放軍好)”。
聽了鄧建偉的事跡,初二學生次仁多吉熱淚盈眶。他的父親也是一名邊防軍人,由于平時聚少離多,兩人不太親近。現(xiàn)在,他不僅了解了軍人,也讀懂了父親?!拔业陌趾袜囀迨逡粯?,他們就像格?;ㄒ粯娱_在天邊、守著雪山?!贝稳识嗉獛缀踹煅?。
“這不僅是一堂國防教育課,更是一堂人生課。鄧叔叔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責任與奉獻?!被顒蝇F(xiàn)場,數(shù)十名學生不約而同地向老師格桑表示,長大后,要成為像鄧叔叔那樣的人。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扎西說,要將國防科技大學作為自己的第一志愿,攜筆從戎報效祖國,若與軍校失之交臂,考入地方大學也要爭取機會報名參軍。
邊防戰(zhàn)士分享獎章的故事
沒過膝蓋的積雪、掛滿面罩的冰凌、漫天勁吹的雪花……4月18日,成都七中八一學校,隨著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西藏某邊防連班長次羅布打開課件,臺下師生不禁感慨:“原來邊防軍人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替我們站崗放哨!”
冒險巡邊守土,早已習以為常。次羅布告訴大家,其中一條巡邏路,要翻越數(shù)座雪山,蹚過10余條冰河,闖過“刀背山”“一線天”等天險……這些年來,他全身23處受傷,5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講述這些經(jīng)歷時,次羅布顯得云淡風輕,師生們卻雙手緊握,不由得捏一把汗。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yè)好地方?!闭f起這些年在邊防的成長和軍旅收獲,皮膚黝黑的次羅布眼中有光、言語堅定。他取下胸前的幾枚獎章,向師生一一展示,并為大家講述獎章背后的故事。
2018年,上級舉辦“擂臺賽”,選拔“厄爾布魯士之環(huán)”國際軍事比賽的參賽選手。次羅布主動報名,經(jīng)過層層選拔成功入選集訓隊。集訓期間,除正常訓練,次羅布還主動加練,速度攀巖、定向越野等課目逐項練、挨個兒過。憑借出色的訓練成績,次羅布如愿走上國際賽場,先后3次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huán)”國際軍事比賽項目。賽場上的挑戰(zhàn)比訓練場上的難度更高。沖擊厄爾布魯士山主峰時,當?shù)乇┭┧僚?,狂風裹挾著雪粒讓人寸步難行,次羅布一步一個腳印頂風前行,率先登頂。
賽場上,次羅布是為國爭光的勇士,回到連隊他是衛(wèi)國戍邊的鋼釘。參加國際軍事比賽載譽歸來,次羅布又開始忙著給戰(zhàn)友分享參賽經(jīng)驗,他創(chuàng)新總結出的“兔子跳躍法”“快速呼吸調(diào)節(jié)法”“三點攀登術”等訓練方法在全團得到推廣。他所帶戰(zhàn)士中精武標兵不斷涌現(xiàn),多人在各類比武中獲得名次。
在交流結束后的國防教育主題班會上,學生黃羿揚感慨:“原來,課本里常說的家國情懷,竟是這樣滾燙而真實!”學生王瀚然表示:“英雄不是天生的,是起早貪黑的訓練、無數(shù)次突破極限鍛造出來的。我們的征途,也該是火熱軍營與萬里山河,這才是青春最動人的模樣……”
“對于學生來說,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好的教育不能只關注分數(shù),更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該校德育主任廖雨濛說,此次“標兵進校園”活動,是圍繞立德樹人任務對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拓展?!拔覀冃老驳乜吹剑瘟_布扎根雪域邊關、為祖國出征苦練本領的故事,已深入學生心里、觸動他們的心靈?!?/p>
照片由王泳鱗、饒鑫、喬可提供
版式設計:扈碩
軍地攜手增強青少年國防觀念
■王恩生
國防教育,事關長遠,事關全局。習主席強調(diào),要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wèi)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基石。強化青少年國防教育,是推進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要不斷增強青少年國防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切實提高青少年國防素養(yǎng)。
標兵遠赴千里,道理走進心里。西藏軍區(qū)組織“固邊穩(wěn)藏標兵”進校園,將英模事跡用更加具象化方式展示給青少年學生,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資源和手段,以感人的事跡傳遞正向價值,在潤物無聲中發(fā)揮了育人樹人作用。
人民軍隊擁有得天獨厚的國防教育資源,能夠為地方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工作提供支撐,讓更多青少年親身體驗熱血軍營,感受鐵血軍魂,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完善協(xié)同機制,構建教育共同體。制度上,將軍地共建共育納入地方發(fā)展規(guī)劃,適時建立軍地聯(lián)席會議制度,明確經(jīng)費保障與考核標準等,確保軍地共建共育常態(tài)長效;資源上,合理整合各類資源,將退役軍人、優(yōu)秀官兵代表納入師資庫,將紅色場館作為開展國防教育重要場所,通過常態(tài)運轉實現(xiàn)教育與軍事資源的耦合共享。
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增強活動認同度。采取“標兵進校園”等學生樂于聽、喜于學、善于行的宣傳教育方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國防觀念;針對不同年齡段受眾,分層進行教學設計,結合語文、歷史、體育等課程穿插開展國防教育,制訂相應課時計劃和教材教案;打造青少年國防教育特色活動品牌,如舉辦國防知識比武、青少年國防體育比賽等,開展寓教于樂、寓教于“動”的國防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國防教育的參與度;通過數(shù)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全面展示國防知識和技能,采用數(shù)字化技術進行歷史場景還原、英雄虛擬再現(xiàn)以及智能參與互動等形式讓青少年身臨其境,深入學習國防知識和中國革命史。
增強價值傳導,塑造長效生態(tài)。在新生軍訓、課程開設等環(huán)節(jié)設立榮譽激勵體系,提高國防教育價值傳導;以學校為基點,將教育場景外延至家庭及社會,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軍史場館、開放的軍營基地等各類國防教育陣地作用,連“點”成“線”,以“線”帶“面”,構建國防教育網(wǎng)絡;結合軍營開放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時機,宣傳國防知識、普及國防法規(gu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