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瀘定橋歸來,記者對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子君進行了訪談。
山河崢嶸長征路
記者:1984年12月,聶榮臻元帥應中共四川省委的要求,題寫了約500字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碑文》。碑文提到了紅四團“奇絕驚險地奪取了瀘定橋”。能不能解釋一下“奇絕驚險”這四個字?
專家:聶榮臻元帥所說的“奇絕驚險”是他有感于當年紅軍闖過大渡河時的英雄氣概和艱難過程而寫下的,是對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的由衷贊嘆。
安順場與瀘定橋相距160公里,很多路段是盤旋在險峻高山上的羊腸小道或在絕壁上鑿出來的棧道,下面是數(shù)丈深谷和奔流的河水,沿途還有不少國民黨軍憑借天險圍追堵截,其作戰(zhàn)環(huán)境堪稱奇險。
紅四團到達瀘定橋時,敵軍雖未炸毀橋梁,卻拆除了橋板,只余懸空于河道上的十三根光滑鐵索,轟鳴的河水,搖晃的鐵索,讓人耳鳴心悸。英勇的紅軍將士憑一雙鐵腳板跑過國民黨軍的車輪子,按時抵達并成功奪取了瀘定橋,為紅軍擺脫險境殺出了一條血路,其戰(zhàn)斗過程堪稱驚絕。
記者:1935年,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在您看來,面對如此險境,為什么我們能獲得成功?
專家:雖然面對的是同一條河流,兩支軍隊的屬性特征卻不可同日而語。紅軍不是太平軍,毛澤東不是石達開。曾踏過千山萬水、突破圍追堵截的紅軍,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下,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任何奇跡。
聶榮臻元帥曾對此予以總結道:這是因為我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農(nóng)紅軍,有敵人根本不能和我們相比的政治素質(zhì)和以劣勝優(yōu)的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特別是我們指戰(zhàn)員那種無限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中國革命的偉大的犧牲精神,所以有時能絕處逢生,再開得勝之旗,重結必勝之果。
記者:紅軍當年奪橋成功,有什么樣的意義?
專家:紅軍飛奪瀘定橋,是一場關系到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性戰(zhàn)斗。紅軍在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開辟了一條中央紅軍迅速北上、擺脫追兵的通道,使蔣介石精心策劃的將紅軍圍殲于大渡河以南地區(qū)、讓“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的計劃完全破產(chǎn),為實現(xiàn)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是我軍作戰(zhàn)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戰(zhàn)略勝利。正如布熱津斯基曾評論過的:瀘定橋一戰(zhàn),在長征史上意義巨大。如果這次戰(zhàn)斗失敗,如果紅軍在炮火面前畏縮不前,或者,如果國民黨軍炸斷了鐵索橋,那么中國隨后的歷史可能就不同了。
文字撰稿:解放軍報記者 賀逸舒
戰(zhàn)地記者隊記者 馬嘉隆
通訊員 徐權、王貴弘
視頻制作:馬嘉隆、賀逸舒、徐權、王百越
訪談專家:軍事科學院 劉子君
無人機執(zhí)飛:張文軒 版式設計: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