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在1號通道穿好防護服,正準備進入病房區(qū)域,王巧玲一把拉住了她。原來是她帽子和護目鏡銜接得不緊密,王巧玲細致地找來寬膠帶幫她粘貼了縫隙。這細致的舉動,讓劉慧感覺到一陣暖心。兩人在外通道口分手時,王巧玲對劉慧做了個這里醫(yī)護人員通用的手勢:仰角, 60°。
劉慧和王巧玲都來自聯勤保障部隊,來到火神山半個多月了,今天是第一次搭配值班。王巧玲是一名文職人員,但工作起來吃苦拼命的勁頭一點也不遜色于軍人,這讓劉慧心底非常佩服。
劉慧推著餐車匆匆經過一間門虛掩著的病室,眼睛余光瞥到一個老人的身影。她敏感地停下了步子,朝里面觀察。老人應該是昨晚剛轉送到火神山醫(yī)院的患者。劉慧輕輕走了進去。
護目鏡突然涌起的霧氣讓她一時看不清楚病房里的情形。病房內的溫度基本都調整在27攝氏度以上,這樣的病房給那些在寒夜里轉來的患者以溫暖和安全感。然而,較高的室內溫度卻給醫(yī)護人員帶來一些行動上的困難。
進到醫(yī)院病房外通道之前,劉慧把護目鏡和眼鏡都用碘伏處理了好幾遍,可還是起霧。不過很快,忙碌中的醫(yī)護人員就不約而同地發(fā)現了一個“秘招”:在一個合適的仰角上,護目鏡里的視線會出現一塊比較清晰的“取景框”。
滿眼霧氣中,劉慧不得不吃力地又是抬頭、又是躬腰地調整著脖子,終于找到一片光明——側臉、仰頭,約60°。她想起了剛才王巧玲道別時那個調皮的手勢。
兩個餐袋都完整地放在床頭的柜子上,這讓劉慧有些著急。依照經驗判斷,這幾天住進來的老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對死亡的恐懼讓他們情緒低沉煩躁。眼前這位老人顯然兩頓飯都沒吃了。劉慧有些擔心。其實,她和同事們也是常常兩頓飯一起吃,每次值班,不管醫(yī)生、護士大多是這樣的工作節(jié)奏,但是病人不能不吃。
劉慧上前把老人的身體調整到一個舒適的位置。老人耳背,有些聽不清楚,劉慧提高了聲調告訴他,昨天又治愈出院了好幾十個,他的狀況正在恢復,很快能夠出院。聊了一會兒,原本情緒低落的老人明顯情緒好轉,表示愿意吃飯增強體力。劉慧看到床頭的水杯里放著一副假牙,于是幫老人小心地裝進嘴里,然后把尚溫熱的飯盒端到了他的嘴邊。看著老人開始吃飯,劉慧連忙大步退回到外走廊里,這一晚還有很多病人等著她去查看情況。
王巧玲剛給一位患者送完盒飯,樓道響起一陣心電監(jiān)護儀的報警聲。她快步走進走廊中部的一個病室,原來是一位大媽在喝水時不小心把水杯摔在了監(jiān)護儀上。低著頭很難找到合適的角度看清眼前的儀器,王巧玲只好憑著感覺擦拭機器。大媽紅著臉有點不好意思,她看到王巧玲的面罩下面一縷縷水珠在往下流淌。
“姑娘,你也是部隊上派過來的嗎?”看著大媽那親切的眼神,王巧玲笑著點了點頭。大媽把手里的化驗單遞到王巧玲的跟前:“姑娘,你再看看,我都不敢相信呢。”
大媽住進火神山醫(yī)院的時候,呼吸幾近衰竭,情況非常兇險,在連續(xù)服用中藥和對癥治療后,狀況很快好轉,核酸抗體已經“轉陽為陰”。
王巧玲接過檢測單,肯定地說:“大媽,這么多病人里面,您是配合護士表現最好的,不僅能夠按時休息,而且能夠按時吃藥吃飯。您的病癥已經消除了,還需要一個最基本的觀察,就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
大媽顯得格外高興,說:“剛開始得病的時候,我覺得天都要塌了,想著自己肯定活不了了。我還存著一點準備給孫子讀大學的錢,銀行卡密碼都提前告訴兒子了……你看,這回去,還得重新換個密碼去啰?!?/p>
大媽的話把王巧玲逗樂了:“大媽,那錢您就別要回來了,再重新開始存吧。這一劫過去,您會高壽的?!?/p>
“唉,這次能從鬼門關出來,多虧了你們!我沒有閨女,你們這樣照顧我,我覺得就像有好幾個閨女一樣。等我孫子長大了,我也想讓他考個軍校,最好考個軍醫(yī)大學。解放軍救了他奶奶,他也應該好好學本事去幫助更多的人!”大媽說到這里有些哽咽,她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是使勁眨了眨濕潤的眼睛。王巧玲的心里也涌起一股熱流,她深深地呼了一口氣,重新擺放好心電監(jiān)護器。
對講機里傳來了劉慧的呼喊,有一間病房里的患者胃腸不適,需要補充一些藥物。王巧玲趕緊走了過去,每一項工作都是在與死神賽跑,她和劉慧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這也是火神山醫(yī)院里每一名醫(yī)護人員共同的狀態(tài)。
在穿過內通道的大玻璃窗時,王巧玲向外看了看,心里驀地升起一陣欣喜,從護目鏡的60°仰角看向天空,一場春天的瑞雪正悄然降臨……
本文刊于2月24日解放軍報"長征副刊"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