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軍人本色
“雖然已經不穿軍裝了,卻總感覺那就是我的職責”
向海波是去年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空降排”比武時決定建那個微信群的。
當時,他遇上了57歲的李振波。向海波看到,當年帶頭跳傘的李振波變老了,由于常年在空投空降一線工作,他的臉龐遠看紅潤,近看卻都是太陽曬出的紅斑。
突然,向海波有些想念當初一起空降震中的戰(zhàn)友。他開始尋找大家的微信號,一個一個往群里拉。每拉進一個,都帶來一段熟悉而陌生的故事。
陌生是因為大家已天各一方,從事著各行各業(yè);熟悉則在于,不管他們到了哪里,“身上還是透著那股子當兵的勁兒”。
郭龍帥退伍后,成了交通運輸局的一名職工,干著“天越熱活越好干”的修路工作。一次起吊組裝機械時,零件掉下來砸斷了他的指骨。領導安排他休息,他卻簡單包扎后帶傷工作,手指從此留下后遺癥。他并不后悔:“任務那么重,缺了我的崗位又開不了工,哪能走啊,咱當過兵的,得有責任!”
雷志勝轉業(yè)到了家鄉(xiāng)一個街道工作?;鶎邮聞辗彪s,有時候他身兼五六個崗位:武裝部副部長、預備役排長、村委書記……他覺得,“從部隊出來的,干這些事都不是難事”。
任濤退伍后自學駕照,跑起了長途運輸。一次在路上,聽說一個開大吊車的司機錢包丟了,他不辨真假便從身上本就不多的現(xiàn)金中掏出200元遞給了對方。他發(fā)現(xiàn),“雖然不穿軍裝了,卻總感覺那就是我的職責!”
軍人的職責意識深入骨髓。已退役的是這樣,留在部隊的更是如此。
這些年來,現(xiàn)任某營傘訓主任的李玉山一直把“三無”空降作為自己的攻關方向,先后兩次出國交流學習。
作為某特戰(zhàn)旅的傘訓“總教頭”,已是二級軍士長殷遠的愿望,則是“讓更多人練出更過硬的本領”。
還有兩年就該退休的李振波依然忙碌,從組織新兵傘訓到重裝空投再到新裝備試驗,空降兵部隊的重大活動隨處可見“李高工”。到部隊指導空降空投訓練時,這個大校一直堅持和戰(zhàn)士在一個桌上吃飯。
去年“空降排”比武,在李振波指導下,我空降兵在定點跳傘項目中奪冠。這項比賽要求從1200米的高空跳傘著陸,6支參賽隊中,唯有我軍選手踩中靶心。那個靶心,是個直徑只有10厘米的小圓點。
向海波及時把這份新榮譽分享給了微信群里的老兵。他覺得,“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未來,才是對過往的最好紀念!”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蔣龍、通訊員唐家軍參與采訪)
(本文圖片由采訪對象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