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火相繼 代代傳承

陜西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紡部車間乙班趙夢桃小組組長、全國紡織工業(yè)勞動模范王曉榮在“最美職工”發(fā)布儀式上(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深厚的技術底蘊、豐富的經驗經歷是企業(yè)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靠“傳幫帶”不斷發(fā)揚光大。
陜西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紡部車間乙班趙夢桃小組,是1963年陜西省政府以著名全國勞動模范趙夢桃名字命名的全國先進班組,現有成員25人,平均年齡28歲。
小組負責40臺德國進口青澤細紗機的生產任務,主要生產精梳高支類紗線。
如何用一流的技術設備生產出一流的產品?為此,小組開展了3個月的技術練兵,組長、全國紡織工業(yè)勞動模范王曉榮天天和組員們泡在一起,帶著他們全天候演練,并根據每個人技術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示范與幫教。
胡從柱是中建鋼構港珠澳大橋珠??诎俄椖烤C合工長,在工作中也特別重視“傳幫帶”。每個項目他都帶出一幫徒弟,不少已成為公司骨干?,F任佛山東平大橋項目經理的衡武浩提起胡從柱滿是崇敬和感激:“師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總是把吃苦的事都攬下來,常常在現場指揮到很晚才回去?!?/p>
“這么多年帶出了一些徒弟,他們有了更好的發(fā)展,就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焙鷱闹f。